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銀行應適度容忍預期內“不良”

  • 發佈時間:2015-10-09 05:52: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行的經營目標,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盈利最大化,而不是簡單攀比同業、追求更低的不良,不良率只要在預期之內就應該容忍。從社會角度講,銀行不良率不是越低越好,銀行壓降不良的幅度要看實體經濟承受的程度

  2012年開始,我國銀行不良餘額和不良率指標開始由“雙降”轉為“雙升”。近期,銀行紛紛加大力度化解、清收不良。其實,從宏觀角度看,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不良率波動是銀行資産品質對宏觀經濟變動的正常反應,銀行應對此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説到底,銀行擔憂不良,無外乎以下原因。一是盈利能力降低。隨著利率市場化加快,銀行凈息差收窄,銀行消化不良能力也在下降,對不良容忍度相應降低。二是不良侵蝕利潤。新增不良必須要計提撥備,而增提的撥備會衝減利潤,撥備後的凈利潤甚至可能零增長。三是撥備覆蓋率的“杠桿”作用進一步吞噬利潤。150%撥備覆蓋率是監管的底線,銀行過去的撥備覆蓋率遠高於底線,新增1元不良資産,銀行只需計提1元撥備即可。而如今,部分銀行撥備覆蓋率已逼近底線,新增1元不良至少要增提1.5元撥備才能達標。

  銀行業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必須通過承擔風險才能取得收益。銀行的經營目標,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盈利最大化,而不是簡單攀比同業、追求更低的不良,不良率只要在預期之內就應該容忍。必須看到,目前不良雖然“雙升”,但仍處於歷史上的低水準區間,與國際先進同業相比也處於較低水準。同時,對不良也要客觀分析,不良貸款不等於損失貸款。據統計,不良貸款中仍有50%可以收回,真正損失的只有約10%,銀行對不良“雙升”不必緊張。

  從社會角度講,銀行不良率不是越低越好。銀行不良率下降得過快、過多,反而對經濟發展不利。銀行壓降不良的幅度,要看實體經濟承受的程度。前期,由於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風險暴露,個別銀行惜貸、壓貸甚至抽貸。銀行因此減少了新增貸款,表面上看是降低了風險,實際上,對存量貸款卻並非好事。相對於增量貸款,存量貸款規模更大,如果存量出現不良,銀行就會遇到更大的麻煩。因此,銀行不能因為顧忌不良“雙升”而裹足不前,必須在積極化解的同時,加大力度支援實體經濟,在發展中控制不良,在盤活中消化不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銀行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過分追求較低的不良率,採取激進手段清收不良,既不利於經濟穩定,更不利於銀行發展。

  雖説經濟環境對資産品質有重要影響,但這畢竟是外因,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才是決定性因素。從宏觀上看,行業風險和宏觀經濟風險並不完全一致,經濟雖然處於下行期,但只要把握好行業發展機遇,照樣可以打造新業務增長點;客戶風險與行業風險走勢也不盡相同,在行業不景氣時期,選擇好行業裏的優質客戶,照樣能增加利潤來源。如何在經濟環境劇烈變化中甄別行業和客戶,有效防範風險,考驗著銀行的管理水準。

  當然,在提高管理水準的同時,銀行也必須創造條件支援不良化解。目前,不良貸款轉讓依賴於資産管理公司,渠道相對狹窄。未來,應積極探索不良資産證券化,完善法律制度,出臺支援措施,運用市場機制發現不良資産的價值。唯有如此,才能既豐富市場投資品種,又提高銀行不良回收效率。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公司金融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