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官員:金改“沒有回頭箭”

  • 發佈時間:2015-09-27 08:08:0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25日在2015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上表示,金融改革開放“開弓沒有回頭箭”,不能因為金融市場波動而延誤改革時機。

  盛松成表示,金融市場化改革經常伴隨著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國內外歷史上都曾這樣,其深層次原因往往是金融改革滯後而不是超前,是因為原有的金融形態已不能滿足金融市場化發展的要求。

  他表示,我國金融市場波動與資本賬戶開放沒有直接聯繫。我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度還不高,外資投資證券市場規模很小。2015年6月末,QFII和RQFFI在A股的賬戶總數只有898戶和763戶,而同期A股總賬戶達到了2.3億戶。截至2015年8月28日,QFII投資額度只有767億美元,RQFFI投資額度只有4049億元人民幣,兩者合計只佔同期A股流通市值的2.5%。我們也不能像有些人那樣,虛幻地假設,如果資本賬戶開放了,金融市場風險會更大。事實上,從2014年11月開通滬港通以來,滬港通額度始終沒有用完,而且滬港通開通後,不是大陸股市波動更大了,而是香港股市波動變大了。投機資金有了國際舞臺,國內金融市場的波動反而可能更小。

  他認為,拖延改革會延長不穩定狀態,所以應該加快改革,降低改革風險。在金融改革期間,金融體系一般比在金融嚴格管制時期或者金融改革完成以後更脆弱。如果改革持續時間太長,問題會越積越多,改革會更加困難,改革成本會更大。從九十年代至今,我國金融改革已經歷了20多年,持續時間在世界各國中都是比較長的。我們不能因為金融市場的短期波動,就延緩改革,更不能輕易放棄改革。日本金融自由化改革不夠成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改革拖延時間過長,而當日本國內資産價格嚴重泡沫、倒逼金融改革時,風險已經一觸即發。

  盛松成同時表示,人民幣貶值是短期現象,匯率改革正當其時。

  首先,目前的匯率波動和資本流出是外匯市場的短期臨時性反應。從國外環境看,最近半年,人們預期美元加息,投機資金流向美國。從國內環境看,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利潤率下降、債務率提升較快,股市波動,利率下降等等因素引發恐慌避險情緒。從外匯市場看,人民幣離岸市場、在岸市場互相影響,境內外人民幣市場出現套利機會,加速了人民幣匯率波動。但以上這些因素大多是暫時的,我國對國際資金長期吸引力仍然存在。今年8月份,我國接受外商直接投資87.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多15.1億美元,比今年7月份多4.9億美元。

  第二,最近十年來,我國從未放任人民幣升值,多數時候人民幣是被低估的,短期人民幣即使有貶值壓力,貶值幅度也不會太大。前些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經常項目大幅順差,利率也較高,因此均衡匯率水準比較高,而我國從未放任人民幣大幅升值。前幾年,我國持續在外匯市場實行沖銷操作,不然的話,人民幣升值幅度會更大。因此,以後即使短期人民幣有貶值壓力,貶值幅度也不會太大。

  第三,短期內匯率可能超調,但最終會向長期均衡值靠攏。目前中國的利率遠高於美國,未來中美利差仍將存在。

  第四,選擇在利率下降時期推動匯率改革,正當其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