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資産品質壓力倒逼銀行逆境求生

  • 發佈時間:2015-09-01 01:00: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截至8月31日,16家上市銀行2015年上半年成績單已全部出齊,16家銀行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與之相伴的是,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總計8493.82億元,不良貸款新增量接近2000億元,平均不良率超過1%。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和增速“換擋”進一步凸顯,而銀行業也面臨著“三率”疊加,即利率市場化推進、匯率市場機制調整接近均衡水準、資本市場的波動前所未有,下半年商業銀行在處置風險的情況下,經營模式轉型更加急迫。

  成績 銀行利潤增速和資産品質雙承壓

  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速幾乎降至歷史上的冰點。已經公佈中報的16家上市銀行中,有12家銀行凈利潤增速為個位數增長,其中五大行更是幾近利潤零增長:在增加計提撥備後,工行凈利潤同比增長0.7%;農行凈利潤同比增長0.5%;中行凈利潤同比增長1.69%;建行凈利潤同比增長0.94%;交行凈利潤同比增1.5%。在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除了平安銀行的利潤增速達到15.2%以外,民生、興業、浦發、招商、光大、華夏和中信銀行等利潤增速僅為個位數。

  “今年,經濟下行和幾次降息後,對銀行業經營壓力的影響更為突出,有些利潤數據是經過一些技術手段處理或者不同的會計準則計算,真實情況可能比中報裏的數據更差。”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

  在利潤增速下滑的同時,資産品質風險繼續暴露同樣被市場關注。16家上市銀行中,13家的不良貸款率在1%以上,其中,農行以1.83%的不良貸款率居於首位。大部分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均呈現“雙升”。而不少銀行也不同程度加大了核銷和現金清收的規模。

  多家銀行中報顯示,東部地區,尤其是長三角地區仍是不良資産的高發地區。平安銀行副行長趙繼臣在年報發佈會上表示,“過去整個平安銀行的問題資産、不良資産主要集中在兩大領域:一是上海鋼貿;二是長三角的低端加工製造業。近兩年隨著經濟持續下滑,整個問題資産、不良資産的區域和行業分佈都有了新的擴展。在福建和珠三角地區,也有新的問題資産。”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類似的情況並不止平安銀行一家,“過去多頭授信、擔保圈的風險還在繼續暴露,並且呈現出大額信用風險上升,並且多點分散,産能過剩行業不良貸款向上下游企業蔓延,單一地區逾期風險向其他地區擴散的特點。”一位地方監管層人士透露。

  舉措 存量回收再貸和非信貸渠道成“輸血”主力

  面對資産品質的壓力,商業銀行普遍將控制不良率上升和風險蔓延作為重要考量。銀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實體經濟有效的信貸需求依然疲弱,存量和增量貸款都需要把控品質關。“下半年依然要嚴格控制新的‘出血點’,要管好新增貸款的品質,同時也要同步實施存量跟增量的並軌管理,存量移位貸款相當於新增貸款一樣,也要管好。現在存量有11萬億貸款,每一年真正的移位有2萬億,加上新增的1萬億,一共是3萬億,如果把3萬億的貸款管好了,通過我們一段時間的努力,能夠使我們的資産品質整體水準有一個新的提升。”工行行長易會滿説。

  與此同時,《經濟參考報》記者觀察到,今年以來,大部分銀行都採取對存量貸款進行結構調整、移位優化,即收回再貸等方式來投放資金,並且銀行對非信貸融資業務規模逐步擴大。以工行為例,今年上半年,工行新增貸款有6158億元,累計放貸回收再貸1.02萬億元,加上新增實際投放量達1.6萬億元;在非信貸融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工行債券承銷、金融租賃、委託貸款等非信貸融資累計辦理5215億元。

  截至上半年,建行為對公客戶提供債券承銷、理財産品、信託資金、投資基金、租賃等非信貸資金支援,規模是信貸資金支援的2倍。

  中行行長陳四清也表示,“中行主動調整債券投資結構,加大中國內地人民幣債券投資力度,集團證券投資規模快速增長,在利率下行的環境中,境內人民幣投資收益水準同比提升20個基點。我們的債券投資規模較上年末增長21.3%。”

  目標 化解風險並加速經營模式轉型

  從銀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達1091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2493億元,逼近2014年全年不良貸款的增量,其中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增量接近2000億元;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升至1.5%,其中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亦超過了1%。

  粗略統計,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清收、核銷不良貸款已超過了1300億元,多位銀行高管認為,下半年對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仍會加大。目前,15家省級資産管理公司落地,將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消化當地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産,另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也有少數P2P公司開始介入處置不良金融資産的渠道。

  “處理債務問題還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幫助企業債務進行資産重組,或者對各省市大額信用風險確定一定的標準,進行名單管理,協調工商、稅務、住建、公安等部門協同合作。另外,目前政府性擔保基金已經在多個地區試點,銀行和政府合作,將一些財政補貼整合成信貸風險金,再按照一定的放大倍數進行授信,在經濟下行期,這種模式值得推廣。”一位銀行業內專家分析稱。

  另外,銀行經營方式也在加速轉型,大型銀行充分整合集團資源,為大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解決方案,比如建行目前已擁有6家境內子公司,包括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託、綜合銀行、建信銀壽、建信期貨,還有一家非銀行類子公司建銀國際,其次還有27家村鎮銀行。“截至目前,建行綜合化經營平臺已經初步搭建,下一步將以市場為依託,形成業務互補,風險分散可控的經營構架。”建行公司業務部綜合處處長朱旭微説。

  股份制商業銀行將繼續在零售業務和資産管理業務方向發力。浦發銀行前行長朱玉辰就指出,“銀行要從原本單一的資金仲介功能轉變為金融服務門戶,將原本的重資産經營模式向輕資産轉變。具體來説,就是信貸轉向投資、自營轉向理財、表內轉向表外。通過資産證券化、場內外自營投資、理財資金對接項目融資等交易類業務,在規模存量不變的情況下,用更大的流量來擴大銀行收入來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