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數據超預期 寬鬆貨幣難止步

  • 發佈時間:2015-07-15 07:18: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6月廣義貨幣(M2)增速達11.8%,接近全年12%的調控目標,新增信貸接近1.28萬億元,達到近期高點,延續5月的回暖態勢。央行14日公佈的金融數據再次超出市場預期。

  業內人士稱,金融數據好轉與此前持續的穩增長政策密不可分。在降息降準、擴大財政支出、加快投資審批、推出PPP項目庫、放鬆房地産信貸和稅收政策等作用下,企業投資需求回升帶動金融數據反彈。不過,銀行惜貸和實體經濟加杠桿意願不足現象仍未根本轉變,在這一背景下,寬鬆貨幣政策基調不會轉向。

  跡象 金融數據逐步回暖

  最新出爐的6月金融數據繼續向好,鞏固了此前數據回暖的趨勢。

  根據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6月末,M2餘額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月末高1.0個百分點,比去年末低0.4個百分點,高於市場的普遍預期。與此同時,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2791億元,也高於路透調查的26家機構的預測中值。

  從貸款結構來看,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長較快。民生證券固定收益研究負責人李奇霖分析稱,居民短期信貸新增1704億元,可能與部分消費類信貸流入股市有關;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2941億元,繼續保持高增長,與房地産銷售持續轉暖對應;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3176億元,一方面因穩增長集中推出,對中長期信貸需求增大,另一方面因保在建工程需求,將過去期限較短的信貸置換為中長期信貸;非金融企業短期貸款新增1858億元,票據融資新增3455億元,票據市場量升價跌,可能因企業短期補庫存對短期限流動性需求增加所致。

  社會融資總量數據也繼續回暖。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86萬億元,比上月多6219億元。而整個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81萬億元,與近六年同期的平均水準基本相當,比去年同期少1.46萬億元。

  在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的同時,結構也有所優化,表外融資大幅萎縮。央行數據顯示,上半年實體經濟以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方式合計融資5933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83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6.7%,比去年同期低17.0個百分點。其中,委託貸款增加532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475億元;信託貸款增加309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292億元;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300億元,比去年同期少7576億元。

  “表外融資大幅萎縮與防範金融風險意識增強、金融監管力度加大有一定關係。金融機構大量表外業務轉移至表內,這種結構性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融資風險,縮短融資鏈條,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將有利於金融機構的穩健運作,增強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援。”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

  探因 連續降準降息助推M2回升

  業內人士稱,數據好轉和各類穩增長政策密不可分。“M2增速從4月的歷史低點10.1%逐月回升,5、6月分別回升0.7個和1.0個百分點。這和人民銀行連續降準、降息有較大關係。”盛松成説。

  拉動M2增速回升的原因之一是各項貸款同比多增,以致派生存款增加。盛松成指出,今年以來,國家加大了穩增長的政策力度,金融機構相應增加了貸款投放,尤其是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投放較多。上半年,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6.56萬億元,同比多增5371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新增3.67萬億元,同比多增3848億元;票據融資新增8692億元,同比多增6256億元。

  另外,降準提高了貨幣乘數,增強了貨幣派生能力,貨幣供給相應增加。數據顯示,今年2至6月,M2貨幣乘數連續四個月上升,由2月的4.21上升到6月的4.62,上升了0.41。

  “降準也增加了銀行體系資金供給,銀行放貸意願上升,超額儲備率下降。”盛松成表示,超額儲備率由4月的3.27%下降到6月的2.51%,下降了0.76個百分點。

  降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貸款需求。從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央行降息四次,累計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1.15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1個百分點。

  “人民銀行連續降息引導市場利率逐漸下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貸款需求上升。”盛松成説。央行借助社會融資規模全面評估了實體經濟通過貸款、債券、股票等各類金融工具融資的綜合成本。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企業整體融資成本為6.32%,比上半年下降68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85個基點。具體而言,不同規模企業的融資成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小微企業降幅要高於大中型企業。

  M2增速回升也與財政支出加快有關。盛松成稱,今年以來,我國積極財政政策逐漸發力,財政支出增加,導致財政存款相應減少,間接增加了一般存款。數據顯示,今年6月,財政存款新增1300億元,較上月減少2552億元。

  展望 貨幣寬鬆基調不會轉向

  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盛松成14日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和預調微調,為經濟平穩增長與結構調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

  央行的措辭並無明顯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在前期政策的持續作用下,金融數據整體出現向好跡象,不過,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並不牢固,寬鬆貨幣的基調不會改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張超表示,雖然6月貸款結構有所改善,但票據融資持續放量,在5月新增2200億元的基礎上,6月再次放量新增3455億元,説明銀行對於中長期貸款信心依然較弱,銀行惜貸情緒並未出現根本性地反轉。短期內,銀行惜貸與信用創造渠道不暢不會出現本質性改善,貨幣政策的托底作用強于刺激作用,在孕育新的經濟內生性增長點之前,信用創造不暢的局面仍將繼續。

  李奇霖也表示,總體來看,房地産銷售量價復蘇,穩增長措施集中推出,企業短期補庫存行為可能推動了金融數據的回暖。但從中期看,經濟畢竟處於“基建托底+傳統部門去産能+新增長點青黃不接”的狀態,短的補庫存週期不會持久,銀行風險偏好不強與實體加杠桿意願弱並存應是一個長期現象,金融數據很難出現一個季度以上的改善。在此背景下,下半年貨幣寬鬆不會轉向,對流動性的調控更多地轉向長端和定向調控,主要通過降準、PSL和“扭曲操作”來實現。

  央行14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逆回購操作,期限7天、交易量200億元,中標利率維持在2.50%的水準。200億元的操作規模相較6月末重啟以來500億元的操作量已經有所縮減。

  中信建投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稱,短期內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和頻率,資金價格的小幅波動,都不足以作為判斷貨幣政策方向的依據。他指出,6月CPI雖然比上月有所增加,但仍只有1.4%,環比增長為0,全年CPI將在1.5%左右,而當月PPI負值再次加大,顯示出實體經濟走出通縮路途漫長,貨幣政策具有繼續寬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