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監會出臺措施挺股市 支援銀行合理調整平倉線

  • 發佈時間:2015-07-10 08:07:1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林曉麗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監會出臺措施挺股市

  為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健發展,銀監會昨日出臺多項措施,包括允許已到期股票質押貸款重新確定期限、支援調整平倉線、鼓勵向證金公司提供同業融資、支援對回購提供質押融資等,這是銀監會首次發聲挺股市。業內專家認為,銀監會措施有利於降低壞賬風險避免衝擊銀行系統,同時也建立了市場信心。不過,也有專家也擔心,股市漲跌難測,恐銀行資金受到威脅。

  措施1

  允許已經到期的股票

  質押貸款重新確定期限

  銀監會提出,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已到期的股票質押貸款與客戶重新合理確定期限。質押率低於合約規定的,允許雙方自行商定押品調整。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收盤,今年以來共有911家公司進行股權質押,佔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1/3左右。其中,有132家公司當日收盤市值已經低於質押時參考市值的一半,若A股行情進一步惡化,進行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面臨的補倉壓力將急劇上升。

  有銀行人士透露,1千多家上市公司選擇停牌避險,公告多以“籌劃重大事項”等原因一筆帶過,實際上,其中不乏選擇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隨著股價下跌,如果這些股票再不停牌,銀行會把股票質押盤強行平倉。

  據了解,股權質押業務質押率一般在3~5折之間,可能會視中小板、創業板、主機板而有所區分。預警線和平倉線一般採用160%、140%和150%、130%兩種方式,融資成本在10%左右。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質押股票大跌,對銀行資産確實形成威脅,但也並非絕對。“當前股票超跌,這是暫時的,如果銀行按目前價格強行要求企業還貸,這種行為也值得商榷。從全局看,合理確定期限,給了銀行更大的迴旋餘地,既保持資産品質,又看到長短期利益相結合,有利於金融穩定。”

  措施2

  為保客戶 有銀行儘量不平倉

  銀監會提出的另一項舉措是,支援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與委託理財和信託投資客戶協商,合理調整證券投資的風險預警線和平倉線。

  此前,銀行資金可能會強制平倉是市場人士的最大擔憂。按華泰證券7月5日發佈的報告,中國股市場內場外融資的總體範圍估計在3.3萬億元左右,甚至可能達3.5萬~3.7萬億元,其中銀行理財資金1.6萬億元左右,約佔股市配資的一半。

  記者從某股份制銀行人士了解到,本週開始,由於股市持續暴跌,觸發預警線和平倉線,該銀行已和客戶展開協商,做到能不平倉就不平倉。“如果客戶追加保證金有些困難,我們儘量還是看看客戶有沒有其他的抵質押物。保證金方面,我們也會再給一些寬裕的時間,還是以保客戶為主。”上述人士透露。

  銀行業相關人士認為,現在很多股票都跌到了合理的價格或者已超跌,這種情況下,調整風險預警線和平倉線,不僅是有利於保護客戶的利益,其實也是避免強平以後帶來風險惡性的傳導。

  據了解,銀行入市資金大多是結構化産品的優先級,通常來講當賬戶平倉後,優先級的安全可以保障。郭田勇認為,一旦銀行係的資金要求平倉類操作,無疑會引發市場更大的波動,銀監會出面鬆綁,讓銀行的迴旋餘地更大。不過,財經評論家余豐慧則表示,調整平倉線等於放大杠桿,該平倉還是要平倉。

  措施3

  鼓勵銀行向證金公司提供同業融資

  銀監會還提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與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同業合作,提供同業融資。支援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回購本企業股票的上市公司提供質押融資,加強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促進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據了解,證金公司已向21家證券公司提供2600億元信用額度,用於增持股票。

  此外,央行已批准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等金融債券。業內人士表示,多元化的融資方式有利於保持證金公司流動性充裕,發揮好維護市場穩定作用。

  保監會

  不得就兩融業務

  強制券商提前還款

  繼放開險資投資藍籌股監管比例後,保監會昨日再出新招救市,相關融資融券債權收益權轉讓及回購業務,保險公司不得單方強制要求證券公司提前還款。事實上,險資的兩融業務主要是從去年開始,今年年初監管層也曾約談幾家保險公司,了解兩融業務的相關情況。業內人士指出,監管層繼續放大招,鼓勵吸引險資入市或引發中小險企舉牌潮,險企將加強權益類投資比重。

  放大招吸引險資入市

  先是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的監管比例,再是險企不得就兩融業務強制券商提前還款,業內人士分析,新增險資將流入藍籌股當中,險企權益類投資比重有望加強。根據此前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這在目前A股中約1.05萬億的兩融總盤中佔比僅為3.7%。

  保險公司參與兩融業務,一般是發行一個資産管理計劃,用於認購證券公司融資業務的債權收益權。在産品設計上,險資投資兩融的資管計劃設置了交易對手選擇,並通過風險限額管理、持續盯倉管理、基礎資産回購等方式保證了資産的相對安全性。從目前試點的情況來看,這類産品給保險資金帶來了6.5%~7%的穩定收益。

  險資入市抄底藍籌

  昨日,華夏保險再發聲,稱其已增倉銀行類大藍籌數十億元,並將積極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如中國鐵建的增發計劃。

  記者了解到,除了華夏人壽以外,國華人壽前日晚間在昨晚發佈的聲明中稱,自6月30日至2015年7月8日,國華人壽已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有研新材國農科技等股票,累計凈買入約18.6億元人民幣,並將繼續增持具有顯著投資價值的股票。

  除了藍籌股,部分超跌的小盤股也獲得了保險資金的青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加倉是大部分險企的共識,不過由於保險資金的特殊屬性,一般的保險機構在加倉時十分謹慎,嚴格控制入市比例。同時,還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一些倉位很高的險企來説,股市連日下跌對其償付能力帶來很大考驗,會帶來增資壓力。

  華南區某險企高管向記者坦言,隨著資本市場連日來的回調,部分以理財型保險産品為主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已接近監管紅線,面臨著或被監管層約談。根據保監會關於對高現金價值産品的規定,保險公司銷售高現金價值産品的,應保持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5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