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年中攬儲戰溫吞 高收益率理財産品爽約

  • 發佈時間:2015-06-23 07:26: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資金銀主表示,衝時點貼息一般為單日0.3%-0.4%,雖然高但一年僅能做幾單,且每單也就幾天;而配資的價格雖然較衝時點略低,折合每月2%-4%,但是使用效率更高

  編者按:又到年中攬儲季!距離那場可謂家喻戶曉的“錢荒”已經過了整整2年時間,雖然“錢荒”的心理陰影或許尚未完全褪去,但是目前資金價格以及其反映出來的流動性寬鬆卻已經與兩年前的局面完全背道而馳。儲戶期待已久的大面積高收益率理財産品終究還是傳説,曾經“風光無限”的資金掮客也不得不轉行做起了股票配資。

  又到年中攬儲時節,傳統的衝時點貼息攬儲、傳説中的大面積高收益率理財至今卻仍沒有及時“報到”。

  “往年這個時間段都是我最忙的時候,6月中旬一般銀行口子的額度和價格就已經出來了,不過今年銀行還未著急放出口子,目前的資金價格也比較低”,地處華南地區的掮客劉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些銀主不願意耗在這裡等,已經把資金轉做配資業務了。”

  “衝時點的貼息一般為單日0.3%-0.4%,雖然高但一年僅能做幾單,且每單也就幾天就完成了;而配資的價格雖然較衝時點略低,折合每月2%-4%,但是使用效率更高”,北京地區一位自稱為一手資金方的林先生向記者解釋了“轉型”的原因。

  銀行年中衝時點

  需求減弱

  對於商業銀行來説,今年年中考核或許是近年來壓力最輕的一次。

  2014年11月份以來,央行連續3次降息、2次降準,資金面流動性寬鬆,商業銀行雖然難以逆轉存款增速放緩甚至減少的局面,但仍舊憑藉著理財産品的吸金能力掌控局面。

  然而,這種寬鬆的局面對於習慣了衝時點的銀主和掮客來説,則變成了一種煎熬。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梳理長期潛伏的幾個衝量攬儲社交平臺的資訊發現,今年年中有關衝時點貼息的需求明顯減少。在往年的年中、季末和年終時點臨近之際,資金掮客往往異常活躍,記者的社交平臺資訊往往被各地的資金需求刷屏。即使是在監管部門已經實施存款偏離度考核一段時間後的今年一季度末,相關交易各方也都非常活躍。“武漢地區的一家國有大行網點也在尋找資金,仲介開出的價碼是“貼息0.2%,資金僅需在銀行停留一天”,這個在當時的時點上並不算太高的價格如果折合成年化收益率也高達73%。此外,廣西、貴州等地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更是在營業時間外“加班攬儲”。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3月31日仍在“高價求進款”的銀行分佈十分廣泛,至少包括雲貴、江浙、廣西、湖北等地。

  然而,目前,在同樣幾個社交平臺,記者發現,尋找資金的銀行方“口子”寥寥無幾,而銀主和掮客們則在不斷地“打廣告”並主動表示價格低廉。

  《證券日報》記者輾轉聯繫了其中3位銀主和掮客併發現,他們面臨的情況類似——目前雖然有少數資金需求方詢價,但並未成交或約定(給付定金)一單,而往年這個時候至少五成的資金已經被預定。

  “往年越臨近時點資金價格越高,因此口子方願意提前預訂資金,今年由於不排除6月份還可能有一次降息或降準,因此銀行不願意提前鎖定資金,擔心價格給高了或者最後根本不需要貼息”,上述劉先生表示,“從業多年,我和很多銀行的支行長比較熟悉了,他們透露給我的就是這樣的資訊。”

  “我們公司現在不再主做衝時點了,當然有單子還會接,我們主要與一些配資公司合作,雖然從表面上看價格不及衝時點,但是接單子的頻率提升了”,林先生進一步表示,“大型配資公司的收費平均在每月2.5%-4%之間,他們資金不夠的時候會聯絡我們,對於配資公司來説,這樣也節省了積壓閒置資金的成本”。

  “我們之前剛做了一個單子,借款方自有1000萬元,需要配資4000萬元,我們公司和配資公司以及客戶三方共管”,林先生以其“成功案例”進一步遊説記者。

  但是,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與“衝時點”攬儲的灰色身份相類似,配資的合規性也存在硬傷,有關部門正在收緊對於配資的監管。

  日前,監管部門發佈《關於加強證券公司資訊系統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要求證券公司對資訊系統外部接入管理開展自查,全面梳理外部接入情況及業務開展情況,深入排查資訊技術風險和業務合規風險。各證券公司不得通過網上證券交易介面為任何機構和個人開展場外配資活動、非法證券業務提供便利。

  理財産品收益率

  低於預期

  由於銀行不差錢,不僅僅資金掮客和銀主有些失望,傳説中6月中下旬將會大規模出現的銀行高預期收益理財産品,也爽約了。

  “我3月底買理財産品時就特意仔細計算了時間,確保6月下旬資金可以空出來等待認購收益率水準更高的銀行理財産品”,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肖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前銀行的客戶經理也説,6月中下旬,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水準可能會比較高,沒想到實際上沒什麼上漲,反而較3月底下跌了,早知道當初還不如選擇一款時限更長的産品了”。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6月13日-6月19日,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5.06%,較前一週下降1個基點(1基點=0.01%)。其中,預期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財産品共64款,市場佔比為7.19%,環比增長1.05個百分點。具體來看,共有73家銀行發行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産品。其中,城市商業銀行發行34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4%,較前一週上升3個基點;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238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3%,較前一週上升2個基點;國有銀行發行14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4%,較前一週下降4個基點;農村金融機構(包含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發行7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9%,較前一週上升2個基點;外資銀行發行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33%,較前一週上升8個基點。

  此外,多數銀行募集期跨越年中時點的理財産品本週也已經開始發行或進行推介,但《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産品收益率與此前數周相比變化不大,最多有幾個基點的上漲,距離傳説中的高收益還是相去甚遠。而且,多家銀行發行的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短期産品的到期日都跨越“十一長假”,這等於變相拉低了産品的實際年化收益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