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4-09 07:52:1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毅
央行日前的一紙公告,打通了信貸資産證券化的“最後一公里”。央行稱,已經取得監管部門相關業務資格、發行過信貸資産支援證券且能夠按規定披露資訊的受託機構和發起機構可以向央行申請註冊,並在註冊有效期內自主分期發行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信貸資産證券化註冊制正式啟動。
央行打通信貸資産證券化的“最後一公里”,是否就意味著ABS(資産證券化)時代即將來臨呢?
首先,從政策面分析,信貸資産證券化最終打通“最後一公里”,有其必然性。
從微觀角度來看,信貸資産證券化提高銀行的長短期資産和負債的匹配,甚至可以盤活不良資産,對於銀行增強流動性和提高資産收益率大有裨益。從宏觀角度而言,信貸資産證券化是“盤活存量”的重要一步,並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和優化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實現信貸體系和證券市場的對接。信貸資産證券化,被賦予落實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決策部署,更好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任。
其次,從市場和機構方面分析,信貸資産證券化前景比較確定,可行性較高。
根據央行規定,對於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按照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可由市場和發行人雙向選擇信貸資産支援證券交易場所。這意味著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登陸交易所,將成為可能。此前,央行傾向於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在銀行間而非交易所上市交易。
央行還規定,受託機構、發起機構可與主承銷商或其他機構通過協議約定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的做市安排。通過做市,信貸資産支援證券還有望大幅度提升流動性。此前,流動性不足是制約投資者對於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産品需求的一個主要問題。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産品主要在銀行間市場發行,機構交易冷清,流動性極低。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在政策放行、市場有望顯著激活的基礎上,風險防範和審慎監管必須及時跟上。比如,只有那些優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才允許在交易所上市交易;而對於那些風險較大的資産,則不應證券化,以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