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券商代客理財即將放開 銀行存款流失或重演

  • 發佈時間:2015-03-18 07:28:46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俊丹  責任編輯:畢曉娟

  3月16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向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諮詢公司下發《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擬允許合格的券商和投資諮詢公司等機構依法從事投資顧問開展賬戶管理業務,並明確表示符合賬戶管理資格的持牌機構可以代理客戶執行賬戶投資或交易管理。

  《意見稿》將機構準入門檻設定為,具有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 萬元人民幣。這意味著目前市場上主流證券公司全部符合條件。

  銀行與券商的故事還在繼續。

  繼銀監會研究向商業銀行放開證券牌照之後,中證協擬放開券商賬戶代客理財。

  結合中國當前的利率市場化進程,美國1978年前後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發生的“金融脫媒”與“反脫媒”的歷史值得借鑒。

  《賬戶管理業務規則》未來是否將會引發銀行存款的大規模流失?

  券商賬戶代客理財將放開

  3月16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向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諮詢公司下發《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擬允許合格的券商和投資諮詢公司等機構依法從事投資顧問開展賬戶管理業務,並明確表示符合賬戶管理資格的持牌機構可以代理客戶執行賬戶投資或交易管理。

  《意見稿》將機構準入門檻設定為,具有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這意味著目前市場上主流證券公司全部符合條件。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規則落地後將給券商的經紀業務帶來直接利好。

  中金證券研究員杜麗娟在研報中分析,《意見稿》可使券商收入來源進一步多元化,增量管理費和業績提取費可期。有資管能力的券商可以借此類業務進一步擴大客戶來源、提升客戶粘性、提高券商賬戶資産留存率,併為其他增值服務提供空間。

  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毅亦表示,若代客理財業務放行,通過收取管理費和業務報酬模式,經紀業務有望獲得新生。現在券商經紀客戶的價值局限于通道業務,遠遠未能挖掘客戶潛在價值。代客理財合法化後將激活券商投顧業務,實現投顧業務資管化,提升券商投研能力的轉換價值,實現雙贏。

  然而,在這些最直接的利好之餘,券商賬戶管理新規的落地或會給金融業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

  儲蓄存款流失重演?

  目前,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也在逐漸加快,與當時美國的歷史進程十分相似,券商代客理財賬戶放開,或可能導致銀行儲蓄存款的快速流失。

  時間倒退回197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取消固定佣金制,券商佣金水準持續下降。美林證券在經紀業務的競爭壓力下,于1977年開發了現金管理賬戶(CMA),這是一種將銀行活期存款、證券投資、清算以及餘額通知等多種金融服務融為一體的理財賬戶,實現了交易與理財功能的整合。

  反觀國內證券業,國內券商也正面臨經紀業務競爭加劇的現狀。滬上一家證券公司高層對記者表示:“面對競爭,券商已經陸續在做賬戶管理,每個券商的進展不一樣,主要集中在支付業務、清算業務等。”

  但現在受到法規限制,管理賬戶業務不能加入理財功能,當日後代客理財合法化,結合目前已經開展的賬戶管理服務,便與CMA的功能頗為相似。

  還是1970年代,幾家較大的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創立了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s),它是界于銀行存款和證券投資基金之間的一種理財工具。此類基金接受私人存款,投資于短期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存單等,收益比較平穩,波動相對較小。

  “MMMFs性質與國內的餘額寶十分類似,與銀行儲蓄一樣0門檻,但收益高於存款利率。”滬上某外資行中層人士對記者分析。

  在美國隨後進行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推進中,CMA和MMMFs造成銀行業存款的大量流失。自1978年美國銀行業存款利率市場化正式拉開序幕之後,美國連續多年的通貨膨脹導致市場利率劇增,MMMFs的投資使國庫券和商業票據的收益率超過了10%,遠高於銀行與儲蓄機構為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能支付的5.5%的利率上限。

  這導致自1978年開始,截至1980年年底,美國存款餘額驟增到1780億美元。同期,美國銀行業的儲蓄存款餘額下降了約200億美元,資金迅速從銀行儲蓄存款中遷移出來。

  與之相對,MMMFs從1977年的不足40億美元猛增到1980年的780億美元,1982年更是上翻幾倍,達到2350億美元,其規模超過了股票和債券共同基金的規模總和。

  國內苗頭已現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國記憶體貸款利率再次下調,自2015年3月1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儲蓄存款的流失苗頭早已出現,現在銀行存款增速明顯放緩。”

  國內銀行存款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性存款,即儲蓄存款;另一類是同業存款。

  “券商做理財,資金流入券商的賬戶裏,實際上並沒有脫離銀行體系,而是將存款搬了個家,從一般性存款變成同業存款。”連平分析,“銀行受制于存貸比考核,一般性存款不達標,就無法發放貸款,所以現階段必須吸收高成本資金以符合存貸比要求。”

  目前取消這一監管指標已經在推進中。去年,對《商業銀行法》中存貸比考核的相關的修改建議方案已經上報,並等待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的修改法律程式。隨之,銀行高息攬存的現象也將緩解。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則表示:“的確會對儲蓄存款産生影響,但流失不會達到美國的嚴重程度。國內的養老、醫療等制度不健全,儲蓄存款的需求遠大於美國。”(編輯 王芳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