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MLF之後或推出LLF:定向操作更符合輿論風向
- 發佈時間:2015-01-15 07:06:55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LLF(長期借貸便利)要來了?
此前,經媒體向多家商業銀行確認,央行對去年10月的那次MLF(中期借貸便利)進行了約2800億元的續期操作。據了解,去年10月初,央行對國內大多數股份制銀行等實施了約2695億元的流動性定向投放,利率為3.50%,期限為3個月。
據上述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披露,在去年9月份,央行已首先對五大國有銀行實施了總量為5000億元的MLF。這兩次基礎貨幣投放總計接近7700億元,而且覆蓋範圍極為廣泛,相當於是一次全面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
隨後的11月21日央行宣佈非對稱降息,進一步收窄了商業銀行凈息差。此舉沒有在數量上投放資金,這導致降息後的一個月內,市場資金面反而不斷趨緊。據Wind資訊統計,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由降息前的3.66%升至12月22日的6.38%,市場情緒再度不安。
2015年元旦之後,市場資金面陡然好轉。即使新股發行集中出爐,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價格與新債招標認購倍數,都呈現出暖意。但對於央行未來會否繼續降息或者全面降準,市場研究機構仍有較大分歧。
實際上,從去年9月、10月間的那次“近似降準”來看,央行再度全面下調存準率的必要性已在減弱。原因有二,第一,全面降準依舊無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與貴的問題,這是由作為市場商業行為主體的銀行其自身運營規律及風險偏好特性所決定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第二,類似于MLF等定向手段的靈活變通,已可以達到全面降準的目的,而且這不易於引起社會過大關注,所産生的影響可以控制在機構市場這一較小範圍內。
實際上,在央行上述三季度報告正式發佈以及作出確認之前,已有某知名研究機構提出了MLF這一説法,但當時未能得到貨幣當局的認可。試想一下,SLF(常設借貸便利)是一種投放資金期限僅為數周的工具,只要進一步將該創新工具的期限延長,期限為3個月的MLF也完全有可能進化為6個月或者1年期以上的LLF。
穩增長和調結構,無疑是今年乃至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心。相比全面“灌水”而言,定向式的操作可能更符合這一基調以及輿論風向。由SLF到MLF,未來LLF的出現可能也不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