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貨幣投放遠超經濟總量 大量都在空轉
- 發佈時間:2014-11-21 07:10:3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張明江
限制實體經濟發展 影響結構調整步伐
金融“栓塞”不除 經濟血脈難通(財經視野)
對於阻礙經濟運作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家一再採取措施解決。近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貸款方向、運用信貸資産證券化和上市等標準化方式融資、支援跨境融資等10條措施來化解融資難。專家認為,隨著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相應效果會逐步顯現。
融資貴融資難拖累穩增長
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對經濟實現穩增長意義重大。國務院在有關指導意見中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但仍存在不穩定因素,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結構調整處於爬坡時期,解決好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因融資不暢而生存艱難。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中國企業融資難問題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這種情況已經嚴重拖累了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對處於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將産生衝擊。
根據中金公司日前發佈的報告,9月以來,央行貨幣政策放鬆措施在銀行間市場傳導順暢,並部分傳導至實體經濟。企業債收益率9月以來明顯下降,大企業和城投公司融資成本降低。但與此相對,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仍較高。
尹振濤表示,融資難對實體經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限制我國相關産業發展,影響經濟結構轉型調整步伐。二是削弱企業自身尋求發展壯大的動力,出現産業空心化現象。三是容易使金融機構缺乏轉型動力,削弱整個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四是容易引起經濟波動,並可能因破産和失業等而引發社會問題。
不缺錢卻都喊“緊”喊“貴”
目前貨幣投放量遠超經濟總量,市場上流動性可謂充裕,然而很多中小企業仍然難以拿到資金。
“目前,我國金融運作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流動性總量過剩而結構失衡,大量的超額貨幣在金融體系內‘迴圈’,實體經濟嚴重‘貧血’和‘乾旱’。”尹振濤説,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其貸款擔保少、資訊不對稱、放貸成本高等幾點都是造成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表現出自身的特點。
具體來看,尹振濤分析,隨著近年來房地産市場的火爆,大量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房地産行業,其結果必然造成其他行業資金饑渴;蓬勃發展的影子銀行體系,在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也變相推高了融資成本;隨著金融脫媒日益明顯,居民存款佔銀行負債比例下降,理財産品收益率一路走高;産業空心化及虛擬經濟領域的高收益率,使得大量社會資金選擇在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空轉”。
引導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本次國務院會議提出10項措施,引導資金用在刀刃上,包括: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改進合意貸款管理,完善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核銷稅前列支等政策,增強金融機構擴大小微、“三農”等貸款的能力;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支援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發展;改進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防止信貸投放“喜大厭小”和不合理的高利率、高費用;運用信貸資産證券化等方式盤活資金存量,簡化小微、“三農”金融債等發行程式;抓緊出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此外,還支援跨境融資,讓更多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合理調整“虛高”的貸款利率;健全監督問責機制,遏制不規範收費、非法集資等推升融資成本等。
相比今年7月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業內人士分析,本次新版“十條意見”強化了運用資産信貸化等方式盤活資金存量,簡化小微、“三農”金融債等發行程式。
尹振濤建議,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還應配合財政稅收及監管政策,鼓勵銀行業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推進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在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以及破産管理條例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引導民間金融規範運作、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支援民營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金融模式,新三板升級擴容,完善各類場外交易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的股權融資服務和直接投資股權交易服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