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報告直言定向降準弊端 調控新工具使用謹慎

  • 發佈時間:2014-08-04 07: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正在主動適應新的經濟金融環境,而中國央行在各個調控目標之間的兼顧取捨,使得任何一種新的嘗試都較為謹慎。

  在8月1日發佈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央行不僅對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作出了更為精細的闡釋,也對上半年採取的一些新的調控方式進行了反思。

  “實際上,上一次的刺激政策留下的負面效應,包括政府負債水準過高、房地産市場的扭曲等方面,都使得本屆政府改革的難度更大了。”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定向降準存弊端

  今年4月和6月,央行兩次實施了定向降準。這兩次定向降準的實施範圍基本上包括了除農信社和村鎮銀行以外的全部金融機構。

  “當前,我國貨幣信貸存量較大,增速也保持在較高水準,不宜依靠大幅擴張總量來解決結構性問題。”央行在《報告》中表示,未來還將定期對商業銀行實施考核,並根據考核結果對其準備金率進行動態調整,“通過上述設置,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銀行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這有利於在不大幅增加貸款總量的同時,使‘三農’和小微企業獲得更多的信貸支援。”

  “為了吸取此前刺激政策的教訓,從國家決策層到貨幣政策當局,現在都會避免再次動用大幅放鬆的貨幣政策工具。”前述市場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儘管希望不要重蹈覆轍,但央行也不得不警惕“定向”帶來的弊端。

  “當然也應看到,貨幣政策主要還是總量政策,其結構引導作用是輔助性的。定向降準等結構性措施若長期實施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數據的真實性可能出現問題,市場決定資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準備金工具的統一性也會受到影響。”央行在《報告》中提示。

  這是央行首次公開對定向存準調整這一工具的全面評價。

  “這也正是市場擔心的。”前述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央行作為中國金融業專業人才最集中的監管部門,理應保持冷靜的思考。

  與央行官員此前在不同場合的表態一致,實現調整經濟結構需要更多改革和財政等部門配合,並非貨幣政策能夠獨立完成。

  在《報告》中,央行再次重申,“中長期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增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信貸資源投向的優化,根本上還是要依靠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2014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4.7%。據央行統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總體有所下行,6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6%,比3月份下降0.22個百分點。

  經濟運作呈“新常態”

  《報告》在闡釋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時,首先提示了當前經濟發展的背景,“經濟運作呈現出階段性特點和新常態。”而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中,央行表示將“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增強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下半年貨幣政策寬鬆可期,“但形式上絕不是利率或準備金率的全面下調,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定向降準和PSL(補充抵押再貸款)等新工具。”

  央行在《報告》中也強調,將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短期流動性調節等工具,完善中央銀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調節好流動性總閘門,保持貨幣市場穩定。

  “中國央行下半年首要重點是降低融資成本。”巴克萊資本認為,預期中國央行會將PSL推廣到更多商業銀行,並採取其他措施引導中期利率下調。政府借貸和影子銀行借貸渠道的融資成本仍在上漲,這不僅會限制需求增長,還會增加經濟債務負擔和金融風險。

  對於歐央行推出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央行也進行了分析,並認為,“短期看,歐央行負利率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歐元區貨幣市場利率有所回落,重債國國債收益率也明顯下降,但長期政策效果仍有待檢驗。”這意味著,對於與定向再融資操作相類似的PSL,中國央行或許會一邊繼續觀察一邊繼續推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