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金融業“大象”轉身擁抱網際網路

  • 發佈時間:2015-03-25 07:2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俊嶺  責任編輯:胡愛善

  時下,“網際網路金融”正在變得炙手可熱,傳統金融業的“大象”們頻頻擁抱網際網路。就在本週,中國四大商業銀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正式對外發佈了其網際網路金融品牌“e-ICBC”和一批主要産品,成為國內首家發佈網際網路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這也標誌著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已全面加快網際網路金融戰略的實施。專家指出,傳統金融機構“觸網”,使二者優勢相互融合,不僅能為人們營造更好的金融服務體驗,還能催生一批新經濟增長點,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四大行佈局網際網路

  近年來,傳統金融機構面臨的形勢可謂“壓力山大”。一方面,利率市場化的持續推進讓利差收益持續下降;另一方面,民營銀行及網際網路企業進軍金融也讓傳統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面對強大的衝擊,“大象”們紛紛主動突圍。中國建設銀行推出了電商平臺“善融商務”,力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創新網路金融服務;中國農業銀行奮力打造面向“三農”的垂直電子商務和資訊資訊服務平臺;中國銀行則在上海推出首家網路金融産品O2O體驗店。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對銀行而言,真正的挑戰並不是來自跨界競爭者,而是我們自己能否更好地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生態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以創新進取擁抱變革。”目前,工行電子銀行用戶達4.65億戶,其中網上銀行客戶1.93億,以網際網路業務為主的電子銀行業務佔全行業務比重高達87%。

  中山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陸軍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正在改變中國傳統的金融業態,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促使中國傳統金融業的轉型,甚至可以説“要麼轉型,要麼被淘汰”。

  銀行並非“末日恐龍”

  如今,當你想購物,或許並不需要走出家門;和朋友交流,完全可以“盡在掌控”;就算是打理自己錢包時,人們甚至也希望能夠“躺著”進行。專家指出,正是網際網路對人們行為方式的深刻改變,決定了傳統金融機構必須找到適應新形勢的商業模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何自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銀行擁抱網際網路,既是其自身的變革,又是對網際網路金融的重要補充。“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對傳統銀行形成的壓力,促使了‘大象’轉身”。

  對於銀行為什麼要搞網際網路金融?姜建清認為,也許在一些人的眼中銀行被貼上了傳統行業的標簽,但實際上,銀行向來是創新最活躍的領域。在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曾經誕生過一批無實體網點的“滑鼠銀行”,受到人們廣泛關注,那時就有人預言傳統銀行會像“末日恐龍”,被網際網路金融這個新生事物取而代之。結果銀行奮起改革,用“滑鼠+磚頭”的創新打敗了純粹的“滑鼠”銀行。而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是因時而變、因需而變的必然選擇。今天的世界變化之快已經遠超人們的想像,可能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這對各個行業企業的創新應變能力提出挑戰。

   “觸網”拓寬融資渠道

  “我們看到,傳統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在各地有很多分支機構和網點,這就是實體經濟的一線。當傳統銀行充分植入網際網路思維和網點優勢後,信貸將變得更‘接地氣兒’,‘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也將拓寬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對居民個人而言投資機會也會更多。”何自雲説。

  對於網際網路與金融的關係,專家認為,網際網路金融不管融合了多少網際網路技術的特徵,其創新發展仍離不開金融的基本功能和屬性,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無論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商業銀行,雖然創新路徑會有不同,但終將殊途同歸。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應注意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過程中産生的各種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松表示,雖然網際網路金融在起步階段較多強調的是網際網路的擴張能力,但是在行業調整期“金融”本位的重要性則會上升。他指出,風險控制能力恰恰是“金融”本位的核心要素之一,考驗金融風險管理能力的洗牌亦正在進行。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也表示,2015年,央行要建立完善影子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統計監測體系。此外,還將構建企業融資成本變動監測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