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金融惠農政策再加碼 郵儲銀行多渠道助力“三農”

  • 發佈時間:2014-12-24 11:58:4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來,國家各項政策為農村金融市場頻亮綠燈。12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對農村金融的稅收支援,延長兩項“三農”貸款所得稅優惠的政策。此前,央行11月19日發佈的“新融十條”也提出要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等政策。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政策為服務“三農”的金融機構帶來利好消息,將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大支農信貸。

  儘管如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基層調研了解到,受到抵押物不足、變現困難、農村信用環境差和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涉農貸款風險依然較高。這讓一些銀行不敢在農村放開手腳做貸款。

  業內人士認為,加大涉農貸款投放量需要以搭建合作平臺的方式分擔風險,實現農戶信用增級。部分銀行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的涉農貸款就已經開始了這種行銷模式的升級。

  多項政策扶持“三農”

  12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以下兩項已經執行到期的政策延長至2016年12月31日:一是對金融機構不超過5萬元的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免征營業稅,按90%計入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調動金融機構向農戶貸款的積極性;二是對保險公司開展種植業、養殖業保險業務的保費收入,按90%計入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擴大對農戶的保險保障和服務。同時,針對農戶貸款需求主要集中在5萬元到10萬元的情況,將享受稅收優惠的農戶小額貸款限額從5萬元提高到10萬元,並把對縣域農村金融機構保險業收入減按3%徵收營業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延長至2016年底。

  郵儲銀行吉林省分行三農金融部經理劉立軍表示,提高金融機構對農戶貸款的優惠力度,無疑將增強放貸的積極性。

  此前,11月1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的“新融十條” 中指出要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支援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發展,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等,業內人士認為,這也將提升金融機構擴大小微、“三農”等貸款的能力。

  儘管中央已多次出臺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服務“三農”,但近日記者在基層調研了解到,受兩方面因素影響讓一些銀行做涉農貸款時有所顧慮。一方面是銀行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壓力已逐漸向農村蔓延;另一方面是抵押物不足、變現困難、農村信用環境差等情況依然存在,涉農貸款風險較高,尤其是一些小額信用貸款,沒有抵押物,這種情況下借款人的經營風險易轉化為貸款人的信用風險。

  拓展“三農”授信模式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儘管涉農貸款風險可控,但銀行仍不敢掉以輕心。為了幫助廣大農戶、涉農小微企業信用增級,銀行急需通過搭建合作平臺的方式實現互利共贏,共同分擔業務風險。

  在銀政合作方面,多名銀行人士認為主要是通過政府搭建平臺實現非標抵押物的評估和流轉。以郵儲銀行遼寧分行為例,該行利用地方財政的貼息政策加大對再就業貸款及婦女在就業貸款的投放力度,為城鄉的就業創業提供零利率和低利率貸款支撐。先後與省婦聯、人社廳、財政廳、團委等部門搭建了合作平臺,再就業貸款和婦女創業貸款,最高額度可達10萬元,短短幾個月內,即投放貸款近5億元。近期,該行又搭建了省農委、省林業廳、省供銷社三個合作平臺,對合作社、專業大戶及林農給予了資金支援。瀋陽市康平縣匯老農人農機專業合作社就是通過郵儲銀行信貸支援,走向致富道路的典型代表。郵儲銀行為其量身定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業務,額度高達500萬元。通過資金支援,合作社購進了240噸化肥,擴大了經營規模,預計一年內耕地面積可由5萬畝擴大至11萬畝,在康平縣經營規模位居首位。

  雖然,有些金融機構已將目光投向農村市場,但由於農戶缺少正規抵押物,涉農貸款難的問題,依然未能有效緩解。據悉,郵儲銀行遼寧省分行在原有小額貸款的基礎上,成功推出農房抵押貸款、土地經營權流轉抵押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專業大戶貸款等新型貸款産品,期限最長達5年,貸款額度最高達500萬元,利率也進一步下調,並配置了靈活的還款方式,受到了用戶的普遍歡迎。目前,該行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已累計投放超過近5000萬元。位於瀋陽市遼中縣的元豐飼料廠就是新型貸款産品的受益者。針對其經營現狀,郵儲銀行遼寧省分行對其下游農戶專門設計了“公司+農戶”貸款産品,實現放款25筆、380萬元,保證了飼料廠的資金鏈條,使其銷售額提高了646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銀擔合作不僅降低銀行借貸風險,更解決了很多用戶因擔保物不足而産生的融資難題,對“三農”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去年,郵儲銀行遼寧省盤錦市分行與當地財政局下設的一家信用擔保中心合作。截至目前,該分行通過擔保貸款的途徑已經産生了14筆業務,目前結余是1.12億元。盤錦金穗穀物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郵儲銀行根據客戶具體情況為其授信500萬元,憑藉資金支援,該公司2013年收入創造了歷史新高。

  記者了解到,以往農戶等想要貸款,因為集體財産和土地不能抵押,必須要以幾戶聯保的形式實現,且貸款額度在5萬元左右,根本滿足不了農場運作需要。吉林省政府引導各市成立了物權融資公司以後,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該公司,以此向金融機構申請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物權公司提供還款保證。如農民未能按照約定償還貸款,物權公司將農民適當期限的經營權另行轉包,並用轉包獲得的收益償還金融機構貸款,待新的轉包受讓方的轉包期限屆滿後,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動退還農民,以此做到風險可控,讓金融機構放心為農民貸款。

  吉林省延邊州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貸款又稱為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正是因為政府成立了物權融資公司而得以迅速推廣。目前吉林省已有包括吉林省農業信用聯社、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此項貸款。其中郵儲銀行龍井支行與龍井市物權融資公司合作,結合“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模式,創新研發了“果樹收益保證貸款”,讓果樹農場的資源得以變成資産。

  從2013年5月成功發放第一筆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起到現在,郵儲銀行龍井支行累計發放該項貸款近8000萬元,其中為84家專業農場放款4481多萬元,為219戶農戶發放貸款近1500萬元,為220戶果農發放貸款近1000多萬元,涉農貸款投放同業佔比由原來的不足10%,提升到現在的34%。

  同時,據郵儲銀行龍井支行行長王志強介紹,銀行與物權融資公司建立了協同機制,物權融資公司對貸款人的資質、資信狀況、貸款用途進行嚴格把關,銀行全方位核實貸款人的貸款材料是否真實有效,截至目前,此種貸款模式不良率為零。(轉自《中國經營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