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調不調 大行糾結啥
- 發佈時間:2014-12-03 03:29:21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楊群
最近,不斷有消息傳出國有大銀行要跟進利率上浮到頂,但“靴子”一直沒有落地,而各行對外紛紛稱“正在研究”、“內部在走流程”。
看起來,做這樣一個決定不容易。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確也兩難:利率不上浮吧,價格競爭不過小銀行;如果上浮吧,存貸息差空間進一步收窄,靠息差過日子越來越難。在央行有意為之的利率市場化推動下,銀行業真的到了轉型時不我待的關口。
相比于船小好調頭的中小銀行,國有大行在做出利率定價決策時慢一拍。在存款利率市場化剛剛推進不久、價格戰剛拉開序幕的當前,這個“慢”裏,有持重穩健的姿態,也有大銀行的自信。畢竟,體量龐大的大銀行並不過於擔心因為一兩分的利差會喪失老客戶。但是,在市場化利率的衝擊下,大銀行也不能巋然不動。現在,五大行在上海提供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也比基準利率上浮了10%左右。
當然,“慢”裏也難免存在著觀望和猶豫的成分。利率固然不是客戶選擇存款銀行的唯一標準,但至少是相當重要的考量指標。如果不進一步上浮利率,那麼當前的價格水準在市場中是缺乏競爭力的。自去年以來,存款餘額增速已呈現連續下降之勢,這背後就有存款搬家,或者存款分流進股市的影子。而如果跟進上浮,則意味著吸儲成本再度上升。本次降息,貸款基準利率下調幅度大,存款基準利率下調幅度小,本來就意味著存貸差收窄,銀行傳統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假如在這樣的情況下再主動選擇抬升存款利率,盈利空間就更小了。
一頭是客戶流失之憂,一頭是成本上升之困,銀行就在這樣的兩難中徘徊,讓銀行人常念叨“這碗飯不好吃了”。
只有儘快提高金融創新水準,拿出更有附加值的金融産品,傳統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才能保持這只金飯碗的成色。如果不能在非存貸的投行、同業等業務領域取得更強盈利能力,如果沒有強大的風控能力托底創新業務,那麼因為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兩難糾結,很可能將成為傳統銀行的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