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胡曉煉副行長在第18屆國際銀行監督官大會上講話

  • 發佈時間:2014-09-26 14:48:10  來源:央行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尊敬的斯蒂芬·英格維斯主席,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對第18屆國際銀行監督官大會在中國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本次大會的兩大主題“後巴塞爾Ⅲ時期的國際監管改革”和“金融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時至今日,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過去6年,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當初深受危機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正逐漸走出危機陰影,銀行業逐步恢復發展,FSB、BCBS以及各國監管當局也在總結危機教訓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監管規則,提高銀行業穩健性水準。如何進一步完善監管改革,如何進一步發揮好金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我們共同面對的重要命題。非常高興有此機會,回顧和總結過去這些年來金融體系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並結合中國經驗,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從中國的情況看,中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金融體系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國的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業更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讓銀行健康、有能力服務實體經濟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中國政府實施了大型商業銀行改制上市等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通過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使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支援。所以必須致力於保持銀行及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這是向經濟提供可持續金融資源和服務的重要基礎。

  通過對歷史的觀察,我們發現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現象,在一些時期銀行業發展得特別快,其資産、盈利等各項指標均快速增長,甚至明顯快於同期經濟發展水準,然而金融風險往往隨之而來,我們要警惕銀行業這些表面成績下可能隱藏的風險和危機。在承認銀行是企業,也像一般企業有追求盈利和創新的要求的同時,還要重視銀行不同於一般企業的特徵。銀行是在競爭性領域內提供準公共産品,具有為整個經濟、各個行業、企業以及個人提供基本的、必要的金融服務的性質,因此銀行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自我發展。如果銀行創造出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産品,絕大多數人看不懂,且僅在金融體系內部製造需求,卻成為銀行利潤主要來源時,我們就應該對可能潛藏的風險及其對未來經濟社會的影響加以關注和評估。判斷銀行業是否健康可持續發展,除充足的資本、安全的資産和較高的收益等從銀行自身的角度來評判的標準外,還應站在更加宏觀的層面評估銀行業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是否相匹配,即銀行業務是否立足於有效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作為監管當局,應該平衡好銀行業務發展、風險防控、盈利水準、社會貢獻等目標。影子銀行現象可以被視為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影子銀行本身是反監管和業務競爭的産物,它們的快速發展在很多情況下是監管套利驅動。但我們不能因為其監管套利行為而採取簡單否定的態度,而應該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加於綜合把握,然後再考慮哪種監管思路和舉措最合適、最需要。我認為,一是要分析業務的合理性,即具體業務與實體經濟的關係,是確實有實體經濟的需要還是只是金融機構之間純粹的業務轉移。二是實際風險狀況的判斷。以美國次貸危機為例,次級貸款本身已超出借款人的承受能力,風險很高,即使通過資産證券化轉移到表外,實際風險依然存在。一些金融機構還將次貸證券化産品再證券化,風險被進一步掩蓋。三是監管規則的適度性和一致性問題。監管標準的差異以及監管導致成本過高是監管套利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致力於統一相同業務監管標準的同時,要分析監管導致的業務成本增加對金融體系以及實體經濟的影響。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在當前國際監管規則總體越來越嚴的情況下,特別要注意監管政策應加強而不是消弱銀行對社會薄弱領域,如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監管當局應認真考慮政策、規則的導向問題。

  從中國的情況看,近年來中國的影子銀行發展較快,外界的議論也較多。總體來看,中國的影子銀行資金運用方式比較簡單,與傳統商業銀行基本類似,借助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創造比較少。特別重要的是,中國的影子銀行大部分資金都用於企業部門,主要運用於實體經濟。中國影子銀行發展較快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原因是中國經濟間接融資比例較高、對銀行信貸依賴較大,在監管要求更加嚴格的情況下,銀行要尋求其他金融仲介分擔融資壓力。因此我們辯證地看待中國影子銀行問題:一方面,影子銀行存在經營不規範、監管套利等問題;另一方面,影子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經濟發展多元化背景下的多層次信貸需求。所以,在對影子銀行業務的監管處理上,重在因勢利導,在加強規範管理的同時,要引導其合理有序的開展好實體經濟融資服務。

  近年來,作為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同時,注重與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有機結合,採取了有效的舉措:

  一是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保持銀行業與經濟合理平衡發展。經濟穩定是金融穩定的基礎。面對複雜的內外部形勢,人民銀行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綜合運用數量型和價格型等多種政策工具,逆週期調節貨幣供給和信貸投放,保持流動性總量合理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合理增長。

  二是在做好總量調控的同時,注重優化信貸結構,通過再貸款和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鼓勵和引導銀行更多地將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監管合作,提升監管有效性。去年,建立了由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加強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之間、以及監管政策與法律法規之間的協調,促進維護金融穩定和防範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協調,強化交叉性金融産品、跨市場金融創新的協調,加強金融資訊共用和金融業綜合統計的協調。目前,部際聯席會議已就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引導網際網路跨界金融健康發展等多個重大事項達成共識、協調政策。

  四是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化重點金融企業改革,推動優化國有控股金融企業股權結構,改進公司治理水準,加快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強化政策性職能定位。已為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逐步建立。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已邁出新步伐,在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培育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和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有步驟、有規劃的漸進放開存款利率管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積極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女士們,先生們,

  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與金融體系的穩健運作相輔相成。作為中央銀行,我們將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繼續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進一步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和金融體系穩健運作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