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利率調整為利率市場化借來“東風”

  • 發佈時間:2014-11-22 09:29:11  來源:光明網  作者:謝偉鋒  責任編輯:孫毅

  央行今日宣佈22日起下調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消息甫一推出,就被業界認定為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之舉措。從大的環境來看,我國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物價漲幅總體呈回落態勢,如此宏觀經濟面的穩定狀態,使得利率市場化的土壤根基肥沃;同時,商業銀行通過上市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橫向整理,已練就了市場化的“修行”,加之上海自貿試驗區等可複製經驗,都給利率市場化提供了“東風”。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屬於中性操作,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從現行的經濟脈絡來看,不搞經濟強刺激是毋庸置疑的主題,而利率調整也要依照這個方針執行。保持適當的實際利率水準,並繼以堅持和完善正常利率調整機制。在國際環境錯綜複雜中保持一份穩健貨幣政策的清醒,依然是不變的大方向。

  中外有別,不僅是政治構架上,對於經濟佈局也同樣是如此。需找適合自己的市場走向和融資渠道,才是最恰當的。在利率市場化的領域中,一些發達國家施行的是由商業銀行自主確定其存貸款利率,再佐以其他的貨幣工具來影響市場利率。看似現成的經驗,中國卻不能“拉郎配”,而是考慮到自身實體經濟發展、完善市場機制等重要因素,從而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利率市場化道路。

  在1996年我國就已建立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這給中國利率市場化做足了準備。中國債券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日臻完善,也給了撬動利率市場化的杠桿。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逐步健全,金融機構治理結構不斷完善、自主定價和風險控制能力明顯提升,我國已基本具備將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向前推進的基礎條件。

  從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手段來看,採取非對稱方式下調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是“當頭炮”。此次貸款基準利率的下調幅度大於存款基準利率,是對傳統利率調整方式的改善,體現了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及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從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雙向角度來看,既有引導金融機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利好,也有維護存款人合理的實際收益,以及擴大居民消費的提振內需之功。

  同時,予以“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擴大至1.2倍”和“簡並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期限檔次”的組合拳,推動了市場利率形成機制的健全,拓寬了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為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利率是資本的價格,它不能背離于經濟運作的主體之外。下調了存貸款基準利率,讓市場能夠充分地在平穩環境中發展,避免了業界最為頭痛的惡性競爭,它最終的落腳點,還是讓市場起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讓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等資源為市場進行正向配置,對於實體經濟大有裨益。在經濟增長有下行壓力、結構調整處於爬坡的時期,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