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璐 向家瑩
從2021年“1+N”頂層設計的頒布,到最新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再到近日多部門陸續亮出“施工圖”,2022年“雙碳”工作的思路進一步清晰。
從釋放的信號來看,新的一年,更強調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在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儲能産業發展的同時,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和保供能力建設將加強。同時,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將對地方政府、地方經濟和企業産生深遠影響,多産業綠色轉型加速推進,業內人士建議儘快完善碳排放“雙控”相關配套細則。
多部門亮出明年雙碳“施工圖”
“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比近兩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雙碳”工作的要求,去年是定目標、提要求,今年則是把方向、控節奏,要“先立後破”。
“這些論斷是對前期運動式減碳、一刀切式停産的糾偏。”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高級經濟師劉滿平認為,要充分認識雙碳的長期性與系統性,正確處理雙碳與經濟增長的關係,雙碳要服務於經濟增長。
思路已經明確,近日多部門密集部署,提出具體舉措。12月20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召開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明確2022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穩步推進産業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綠色製造,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和産品示範應用。實施工業能效、水效提升計劃。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部署,2022年要落實中央企業“雙碳”工作的指導意見,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産業體系,推進鋼鐵、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建築、交通、建材等領域節能降碳。探索央企利用林業碳匯資源合作。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則提出,加強精細化用能管理,確保民生和公共用能需求,推動能效低於基準水準的重點行業企業有序實施改造升級,推動全社會加強節約用電用能。
推動煤炭與新能源優化組合
作為“雙碳”重要領域,能源行業將迎來深度變革。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變化主要是提出了處理傳統能源與新能源關係的科學思路,基於我國資源稟賦、能源結構和新能源産業發展現狀,明確了要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傳統能源的逐步退出,並強調了現階段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以及煤炭和新能源的優化組合。”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毛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産國及消費國,煤炭約佔能源保有儲量的89%。目前,我國每年開採的煤炭資源60%用於發電領域。同時,在我國電力裝機結構中,50%左右都是煤電。
今年以來,煤炭、電力供需偏緊,部分省市一度拉閘限電。“這也凸顯了近中期煤電在電力保供中的主力位置,可再生能源不管是從發電量和穩定性來看,目前在能源體系中都還不具備替代能力。”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判斷,“十四五”時期,煤電規模及發電量有新增空間為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爭取時間。後續要深挖存量煤電節能潛力,進一步削減落後煤電機組。與此同時,要大力發展抽水蓄能等多種儲能方式,增加整個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2022年先立後破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積極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繼續發揮傳統能源特別是煤炭、煤電的調峰和兜底保供作用。
國務院國資委也明確,新的一年要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煤電機組靈活改造,發展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儲能産業,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國內油氣增儲上産,加強油氣、煤炭等儲備能力建設。
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首提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原料用能就是煤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産品在轉化為原料的過程中,並非100%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一般是20%排放,80%轉化成原料。但是燃料用能排放的都是二氧化碳,所以統計上要分開計算,管理部門要考核,這些都提出了明確要求。
毛濤表示,該政策在現有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模式下,對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和原料用能進行“鬆綁”,不是一味地“堵”,而是注重“疏”的作用,為企業新增用能提供了科學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有助於穩定原材料價格,保障工業經濟穩定運作。
此外,本次會議明確創造條件儘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轉變突出了碳排放在能源革命過程中的總領性。
“能耗‘雙控’是為了控制排放的增長,如果電力的增量部分來自綠色電力,那麼不僅不需要限制,反而應該越多越好。”袁家海認為,這次政策明確未來的考核不再是單獨的用能總量,而是考核碳排放總量和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對地方政府、地方經濟和企業産生深遠影響,有利於地方加大新能源規劃開發和消納的力度,也有利於企業通過創新來提升技術、改進工藝,加快綠色轉型。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董戰峰表示,向碳排放“雙控”指標的轉變不僅能推動節能改造,還能促進前端能源結構的清潔化轉變,推動解決能耗“雙控”與碳排放控制脫節的問題,有利於精準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增長和非化石能源産業的發展,更有利於能源保供,避免能源短缺引發社會問題。
業內人士建議,儘快完善碳排放“雙控”相關配套細則。“當前我國碳排放口徑的核算還比較粗略,相關的標準等體系還有待完善。”袁家海建議,下一步在原料用能“鬆綁”、碳排放“雙控”等方面要出臺更為詳細的政策,建立一套科學的算賬方法。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