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發佈近三個月以來,多家金融機構推出新市民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多地銀保監局也出臺了相關舉措。
受新市民工作靈活性強、社保資訊缺失等因素影響,金融機構在服務時面臨“資訊堵點”等難題。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機構可聯合其他部門做好資訊互聯互通,從而提供特色化産品。
相關舉措密集推出
日前,工商銀行面向新市民推出“1+3+X”專屬金融服務體系,重點圍繞安居、創業、醫療三大核心場景,以及養老、就業、教育和金融素養提升等X項延伸場景。
安居方面,工商銀行推出住房金融服務,創新提供線上全流程的租金信用貸款業務,保障符合購房條件的新市民享受首套房貸款優惠等。創業方面,工商銀行可為新市民及其創辦的企業精準有效提供信用貸款。
農業銀行對新市民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推出了農民工工資代發監管系統“工薪寶”平臺,集農民工考勤、工資代發、政府監管等功能于一體,有效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各地銀保監局也推出了多項創新舉措。安徽銀保監局表示,將加強與省徵信公司的合作,依託省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設立“新市民綜合金融服務中心”,打造集政策宣傳、金融産品、信貸服務、金融知識教育于一體的新市民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從落地的新市民專屬金融産品來看,産品具有費率低、審批快等特點。4月2日,齊魯銀行成功發放首筆“新市民創業貸”貸款。該産品積極運用政府性融資擔保合作機制和財政貼息政策,實際利率最低可至2%,最短1日內即可完成審批和放款。
服務難題猶存
業內人士表示,服務新市民是金融機構業務的一片藍海,但在服務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新市民往往缺乏標準化的勞動關係和社會保障,甚至缺乏穩定的現金收入來源,導致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易獲取銀行信貸服務。同時,其職業傷害風險較大,保險保障意識偏低,即使主動購買商業保險,申請也不易通過,或在賠付階段遇到較大問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
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新市民現階段面臨的一些金融服務痛點問題進行介紹。他説:“農民工平均在一個單位或一個崗位上工作大概半年時間,他們到銀行申請貸款,銀行會要求出示單位的收入證明,顯然對他們而言是比較困難的。此外還有孩子就學的問題。”
一位金融業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新市民服務的重要阻礙在於資訊不對稱,這導致部分金融機構對服務新市民缺乏動力。此外,從目前多家金融機構推出的産品看,與日常産品區別不大,缺乏針對性,差異化、特色化不足。
多管齊下提升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可從多方面提高對新市民金融服務水準:一是做好基層調研,進行産品差異化設計;二是打通數據,為辦理業務提供便利;三是實行差異化考核,激發金融機構服務動力。
“目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方案更多是從起點金額、支付頻次和方式等方面進行差異化設計,未來還可以更多著眼于對不同風險等級的客戶推廣差異化定價,從而為廣大新市民群體提供更加場景化和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選擇。”金天表示。
金天説,在近期行業實踐中,一些銀行、保險機構已經通過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為新市民群體畫像,從其日常行為特徵、現金流特點、金融服務需求等出發定制或優化産品方案。
針對一些資訊堵點問題,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將推動出臺配套政策,推進信用資訊整合共用,加快稅務、海關、電力等單位與金融機構資訊聯通,逐步緩解金融服務資訊不對稱問題。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