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地情況來看,退保黑仲介往往利用人們逐利的心態,對投保人許下高額的退保利益,通過收取手續費和倒賣用戶資訊獲利。在消費者付出高額手續費並提交完整的個人及家庭資訊作為退保材料後,非法機構馬上轉變態度,甚至將消費者拉黑。而消費者提交的個人資訊往往又會被層層倒賣。
在“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來臨之際,圍繞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監管部門踐行“為民監管”使命,各地銀保監局主動作為、多方合作,依法打擊“退保黑産”的活動接連開展。
一年前,王女士購買一款保險。後來,她發現還有更好的保障産品,想要退保。但此時退保只能退還保單現金價值,比自己已經繳納的保費總和要少很多。於是,王女士開始留意起關於退保仲介的資訊。
現實生活中,像王女士這樣的消費者還有不少。他們在購買保險之後,因為種種原因想要退保,不想承受一定的資金損失。但也正是這樣的想法,往往容易被不法退保組織和人員所利用。
退保金額大幅上升
據《金融時報》記者調查,在上海市、廣東省等地,與保險退保有關的隱蔽黑色産業鏈發展猖獗,他們打著“專業保險維權”的名義,向消費者承諾,不僅過了“猶豫期”可以全額退保,即便正常繳費幾年的保單也一樣能一分不少地拿回來。這些不法分子以“代理退保”“代理維權”名義招攬生意,聲稱可幫助消費者“全額退保”“解決債務”“全額免息”,慫恿或誘騙消費者委託其辦理相關手續,再通過編發虛假消息、偽造證據材料等手段反覆投訴舉報,並非法獲利。此類行為在擠佔正常投訴維權渠道和資源的同時,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危害社會穩定。
相關資訊顯示,這些黑仲介人數眾多,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一些骨幹成員利用熟悉保險銷售和投訴流程的優勢,尋找惡意投訴漏洞,甚至裝扮客戶家人進行“釣魚”取證。從各地情況來看,退保黑仲介往往利用一些人逐利的心態,對投保人許下高額的退保利益,通過收取手續費和倒賣用戶資訊獲利。在消費者付出高額手續費並提交完整的個人及家庭資訊作為退保材料後,非法機構馬上轉變態度,甚至將消費者拉黑。而消費者提交的個人資訊往往又會被層層倒賣。
在這種猖獗的“退保黑産”運作下,保險業非正常退保率快速上升,不僅影響了整個行業的正常發展,還嚴重損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利益。今年的“3·15曝光臺”曝光的“退保黑産”案件顯示,1萬元保單退保被黑仲介拿走4000元。在這樣的交易中,投保人30%至60%退還的保費被仲介拿走。
數據顯示,2021年,五大上市險企的退保金額合計高達1595.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73.44億元,增幅為12.2%。退保客戶的增多,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支付更多的退保金,直接影響了保險公司的經營和發展。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披露一起“退保黑産”典型案例顯示,上海某保險公司業務總監徐某乙、“退保黑産”犯罪團夥徐某甲、朱某某等7人職務侵佔、侵犯公民個人資訊,造成保險公司損失額超過千萬元。
是真心幫助消費者嗎?
在保險機構深受退保困擾的同時,消費者更是深受其害。這些打著幫助退保的仲介機構,是真心幫助消費者嗎?顯然,不是這樣的。
《金融時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法分子並非真心幫助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而是在借機謀取不法利益。通常,不法分子“代理維權”會將抽取退還金額的20%至50%作為“服務費”,消費者實際所得並非“全額”。退回資金後,有的不法分子會強制、誘導消費者購買其他金融産品,為自己賺取佣金;有的會裹挾消費者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導致消費者血本無歸;還有的會洩露、買賣或惡意使用消費者身份資訊、手機號碼、家庭住址、金融賬戶、保險合同等敏感資訊,危害消費者財産或人身安全。
在執法部門公佈的這類案件中,可以看到,不法分子主要通過平臺以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招攬生意,為誘惑消費者,往往製造謠言,蠱惑人心。有的宣稱“內部有人”“特殊辦理”,甚至冒充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或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騙取消費者信任。有的虛構“代理維權”的成功案例,拉攏消費者發展下線,賺取人頭費。有的通過自媒體編發不實言論,組織集體陳情,為不法活動造勢。有的標榜自己專業可靠,但從監管部門收到的舉報投訴材料來看,大多內容東拼西湊,前後矛盾。
為了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免受不法侵害,近年來,銀保監會就“代理退保”等亂象多次發佈風險提示,檢察機關也重點查處了一大批操作“退保黑産”的不法分子。2021年,上海浦東打響了懲治保險“退保黑産”的首戰,43名被告人獲判,涉案金額近千萬元。統計顯示,2020年至2021年,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分別為11.4萬件、16.3萬件,同比增速分別為21%、44%。
消費者該怎樣維權
“退保黑産”不法分子的猖獗,嚴重侵害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我國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2021年7月,銀保監會發佈《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有關工作的通知》,首次將“誤導或慫恿保險客戶非正常退保”列入“掃黑除惡”常態化的範疇之內。
《金融時報》記者獲悉,截至今年5月,上海銀保監局配合公安部門破獲數起“退保黑産”犯罪案件,依法拘捕96人,打擊“退保黑産”已納入懲治經濟犯罪的常態化治理任務。
那麼,像王女士這樣的消費者,購買保險後,想要退保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樣呢?
首先,消費者應該保護好本人身份資訊、通信資訊、家庭資訊和金融資訊,不要輕易將這些資訊洩露給其他人,或者委託他人“代理維權”,避免個人資訊被非法利用、洩露或買賣而遭受經濟損失。消費者如遇不法分子竊取或非法利用個人資訊、利用代理投訴舉報進行詐騙等,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確保人身、財産安全。
其次,像王女士這樣不滿意自己的保險産品,應通過正規渠道提出合理訴求。可以直接與保險機構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通過行業糾紛調解組織調解,或向金融監管部門反映,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有保險專家就提醒消費者,購買保險後退保需慎思。保險是一種長期的人生規劃,退保可能蒙受經濟損失,在購買保險前就應該有充分的認知。退保後再投保,保險費率也會相應提高。保費是和被保險人的年齡緊密關聯的,年齡越大,保費越貴。有些人退保後,過了幾年又想重新投保,這個時候年齡已經增大了,購買同一份保單,卻要繳納比幾年前更多的保費,保障時間反而縮短,怎麼算都是虧的。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