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險制度發佈 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
- 發佈時間:2015-04-01 07:35:0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編者按
3月30日晚間,央行、銀監會、財政部等部委聯手調整房地産政策,總體上利多樓市,然而昨日的滬深兩市卻高開低走,收盤雙雙大跌,其中,滬指跌1.02%,地産股跳水,而創業板中小板逆勢反抽。
市場為何高開低走,且房地産、銀行等權重股跌幅均在1%以上呢?除了利好兌現有資金撤退、新股發行臨近、市場連續大漲需要調整以外,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應該是更直接的原因。隨著該制度昨日的正式發佈,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行再進一步,無疑也加大了金融行業的競爭,短期也將影響銀行業的利潤。
不過,分析認為,對股市的金融板塊來説,其實是迎來了實質性利好,一方面利好保險公司增收保費;其次,長遠來看,有利於銀行業的良性競爭。
A股3月收尾不太完美,而面對4月市場,多數機構指出,雖然4000點有望實現,但指數可能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震蕩或許較頻繁。重點關注電力設備、國企改革以及真正“網際網路+”概念股。
要點速覽
影響一:大行保費負擔重 中小行負擔較小
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的是有限賠付,因此儲戶將通過對比,選擇好的、穩健的金融機構。銀行人士表示,在多數市民傾向於選擇國有銀行的情況下,中小規模銀行受到的影響可能會大一些,一些經營不善的小銀行或被大銀行收購兼併。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認為,在更為市場化的競爭環境下,中小商業銀行需要對自身的經營行為進行適當調整:一是擴充資本實力,建立穩定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渠道,滿足資本充足率的相關監管要求。二是強化資産負債管理,保持合理的杠桿率和流動性,將各類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程度。三是加強財務硬約束,避免無序競爭和冒險行為。四是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快實施戰略轉型,適時推進綜合化經營,優化客戶結構、業務結構、收入結構。
楊馳表示,對銀行業未來競爭中出現的負面因素,還需要出臺相關的配套措施加以解決。
國信證券分析人士指出,認為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財務上影響很小,即便一次性繳納對營業利潤的影響也不超過1.3%,考慮分次繳納及稅收抵衝因素,對2015年及以後每年凈利潤影響不足0.5%。
考慮到企業賬戶和個人賬戶存款金額的差異,大行由於個人存款佔比高,保費負擔相對較大;南京、平安、中信銀行負擔相對較小。
平安證券指出,參考香港及美國經驗,假設大行費率0.05%,股份制銀行費率0.08%,城商行費率在0.1%,對於上市銀行成本收入比提升0.7個百分點,凈利潤的負面影響在1.3%。總體來説,對大行相對有利,對中小行不利,優質股份制和部分城商行所受影響不大。
影響二:儲戶為最大直接受益者
分析認為,存款保險制度一方面利好保險行業,另一方面也利好儲戶,利好民資進入銀行業。其中存款保險實施後將直接讓國民建立風險意識,對銷售保險非常有利。
而儲戶方面,實施存款保險制度,銀行業必須向存款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費,會增加銀行運營成本,但相對而言內部風控成本將有所降低,對儲戶來説是利好。而最大的利好因素則來自利率市場化之後,儲戶可以自由選擇利率較高的銀行進行存款。
此外,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對於打破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這道“玻璃門”來説,會是一個重要的進步。其有利於民資實質參與銀行的運作,發揮民營經濟的效率優勢,對活躍民營經濟是一個利好消息。
中金公司此前研報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成立後,政府可允許更多民營銀行進入市場,打破銀行業的壟斷。尤其只針對三農和小微企業,如此可以緩解目前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同時,通過競爭手段促使銀行業提高效率、促進長遠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利率市場化,這意味著利率是由金融仲介在市場競爭中自主確定,極大活躍金融市場。
影響三:防止銀行擠兌和金融風險蔓延
民生宏觀評論稱,存款保險對金融改革意義重大,優勢在於能給儲戶信心保證,降低資訊不對稱性,在防止銀行擠兌和金融風險蔓延上作用顯著。存款保險不是單純的“付款箱”,而是一種保持金融穩定的重要政策措施,存款保險制度有助於增強儲戶對銀行體系的信心,夯實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銀行機構一旦發生倒閉,存款保險制度的存款清償機制可以增強儲戶資産的安全性,防止部分銀行危機肆意蔓延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存款利率市場化將有利於匯率市場化,從而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華泰證券分析認為,存款保險制度落地後,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存款浮動上限範圍或將進一步放開,甚至不排除完全放開(目前存款浮動範圍上限為1.3倍,僅少許城商行上浮至頂,可以認為部分存款已實現市場化定價)。
保險券商股表現或勝於銀行股
去年11月30日,《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公佈,銀行股高開低走,城商行跌幅居前,4大保險股均下跌,券商股漲跌各半。隨後的一週,券商股狂飆,保險股、銀行股表現明顯靠後,城商行表現墊底。
市場人士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正式落地後,保險股和券商股有望迎來階段性上漲,而銀行股則有可能在短期震蕩之後才能迎來中長期的上漲。
銀行股:利潤受損但股價便宜
此前有機構計算,存款保險制度推出,上市銀行今年3%左右的凈利將受到繳納保費影響。其中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受影響最小,影響凈利潤比例在3%以內;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和中信銀行受到的影響最大,均超過4%,華夏銀行高達4.46%。
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匯業證券策略師岑智勇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存款最高保障額是50萬元,個別中小客戶或會因中小銀行的利率所吸引,將資金調往中小銀行,利好中小銀行股價。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何天仲昨日則認為,長期來看,該制度可能壓縮銀行流動資金,對中型銀行影響較為明顯,但就目前而言,存款保險制度形式重於內容,對股價影響不大。
上海證券則表示,存款保險制將加速銀行業分化,重點推薦業績增速良好、不良風險較低的北京銀行、南京銀行。
儘管對於存款保險不利於銀行業利潤、加劇存款競爭的看法基本沒有分歧,但在A股大牛市下,機構顯然仍然持續看好銀行股,邏輯是存款保險制度恰恰有利於改善金融效率、消除尾部風險,因此對估值而言具有正面意義。
截至目前,銀行股是A股中市盈率最低、且唯一破凈的板塊,整體市盈率約為7倍,市凈率約為0.81倍。滬港通的開通、QFII和險資的加速入市,銀行股無疑將成為寵兒。
保險股:調整近20%後面臨機遇
融360分析師劉銀平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對於保險公司的保費是一個利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保險股此前的調整態勢以及良好業績,足以支撐板塊整體走出一輪反彈行情。
平安證券預計,2014年上市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將繼續維持較高水準,這為分紅保險和萬能險競爭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援,從而促使保費持續穩定增長。保險行業稅收優惠政策預期加強,這對保險股價形成正面作用。
券商股:受益於增量資金入市
方正證券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銀行存款分流是大勢所趨,其中資金分流到股市將直接利好非銀板塊。由於股市目前具有財富效應,預計流入股市的資金量將會加速,更加利好券商板塊。
廣州日報訊 (記者張忠安、楊欣)3月30日晚間,央行、銀監會、財政部等部委聯手調整房地産政策。不過,面對重磅利好,週二滬深兩市卻高開低走,雙雙大幅下跌,其中,滬指跌1.02%,地産股跳水。而創業板中小板逆勢反抽。有分析人士表示,此前市場連續大漲,又到新股發行時,利好兌現後資金獲利出逃,讓A股3月收尾不太完美。而昨晚存款保險制度的正式出臺,短期或影響銀行業績,也讓市場借機調整。
滬指3月漲13.22%
昨日是3月行情收官戰,在房地産罕見救市政策支撐下,滬深兩市跳空高開,滬指最高上漲到3835.57點,創下2008年3月份以來新高。不過,伴隨權重股的集體走弱,股指出現跳水。截至收盤,滬指報3747.9點,跌1.02%,創下今年3月4日以來的最大跌幅。盤面上,船舶、房地産、煤炭、銀行等權重股跌幅均在1%以上。
“週一晚上央行、財政部等公佈的樓市政策紅包,使得前期市場炒作的預期兌現。更為重要的是,新股發行隨時啟動,而且發行力度可能超預期。因此,資金先落袋為安。”華泰聯合證券市場分析人士認為。
不過,今年3月份,滬指單邊上漲13.22%的同時,成功突破被喻為牛熊分界點的3478點,成為2009年以來表現最好的3月份。整個一季度滬指上漲15.87%。
而創業板指數3月單月升幅超過20%,一季度累計漲幅高達58.67%,單日成交量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同時,中小板一季度也飆升了46.60%,大幅跑贏主機板指數。
或提前降準 股市或迎更多資金
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正式落地,是利率市場化政策的確定性表現,有利於無風險利率下降,有望進一步把居民存款向理財轉移,增加對理財股市配置總量;由於理財産品不納入存款保險範圍且收益率趨勢性下滑,因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資金直接流入股市,有望緩解股市在3800點高位處的震蕩幅度。
還有市場分析師指出,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後,機構需繳納保費,會對流動性有收緊作用,不排除監管層會降準對衝,這又在資金量方面給股市帶來了利好刺激。具體措施或包括公開市場凈投放和降準,有可能4月份提前降準,也可能在繳費前降準。
股市走向:
4月主機板或震蕩 成長股料分化
機構表示,3月和一季度重磅經濟數據都在本月發佈,一季報年報雙雙收官,加上股指本身較高有回調需求,預計主機板指數會頻繁震蕩,而成長股將隨著業績情況而逐步分化。從題材看,電力設備、國企改革以及真正“網際網路+”概念股可繼續留意。從行業看,建議投資者暫時低配上游産業、重點關注下游和中游行業類個股。 (張忠安)
連結
國際經驗:銀行業出現系統性風險存款保險制度卻難以發揮作用
國際上存款保險制度有三種建立形式,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政府出面建立;以日本、荷蘭為代表的由政府與銀行界共同建立及由德國為代表的在政府支援下由銀行同業聯合建立。
去年7、8月份,本報記者分別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希臘等國,就存款保險制度和利率市場化等問題約訪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經濟學原理》作者格裏高利·曼昆、德意志銀行研究部銀行、金融市場、監管組主管楊·希爾德巴赫(Jan Schildbach)等全球知名經濟學家和經濟學研究者。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在歐美一些國家,存款保險制度成立已有數十年,在希臘,幾乎沒有人在同一家銀行的同一個賬戶上存款超過10萬歐元。這皆因存款保險制度的最高賠償限額,但希臘銀行業專家卻笑稱:“最高賠償限額是數字遊戲”。因為大行不倒是國際銀行業潛規則,至今各國動用存款保險基金的案例幾乎沒有。而當銀行業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時候,存款保險制度卻難以發揮作用。希臘爆發歐債危機後,也沒有動用過存款保險基金。
阿爾法銀行經濟研究部總經理邁克爾指出,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幾乎沒有發生過動用保險制度的情況。“唯一的例外是2013年塞普勒斯銀行破産。”(李婧媗、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