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三大行去年日賺18.77億 凈利增速為近十年最差

  • 發佈時間:2016-03-31 02:14:18  來源:新京報  作者:陳楊 蘇曼麗 金彧  責任編輯:胡愛善

  新京報訊 (記者陳楊 蘇曼麗 金彧)三大行年報出爐。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日賺合計18.77億元,但凈利潤陷入“龜速”增長。工行和建行的凈利增速均跌破1%。在持續了多年兩位數高速增長之後,三大行交上了近十年最差業績。

  工行今年利潤增長難定

  根據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中行稅後利潤為1794.17億元,同比增長1.25%,相當於日賺4.92億元;工行實現凈利潤2777億元,比上年增長0.5%,相當於日賺7.6億元,這也是中行凈利潤增速首次“破1”;而建行2015年度的歸屬股東凈利潤為2281.45億元,較上年增長0.14%,日賺6.25億元,而其凈利潤增速也是昨天披露年報的三家大行中最低的。

  工行行長易會滿在昨天的分析師會議上表示,2016年利潤增長是正是負還很難下結論,取決於內外部兩方面因素。外部取決於宏觀經濟發展態勢,以及國家有關政策的調整對銀行的影響,如利率、營改增、存準率都會影響利潤,內部取決於轉型創新、風險管控,完成全年利潤計劃需要“天幫忙、人努力”。

  儘管凈利潤增速全線下降,但三家國有大行仍然可算“家大業大”。

  根據2015年年報,三家銀行中,工行以總資産達到22.21萬億元居首,同比增長7.8%;其次是中行,資産總額達到16.82萬億元,增長10.26%;建行的資産總額則達到18.35萬億,較上年增長9.59%。

  中行需“每天賺夠五億”

  在香港業績會上,中行行長陳四清表示,對於中國銀行業來説,利潤增速兩位數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僅有極少數小體量銀行可以保證高增速,銀行業現在需要適應增速個位數的“新常態”。

  陳四清表示,中行利潤增速的下降,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另一方面,銀行也很難在支援實體經濟的同時,又保持利潤高速增長。

  對於未來的盈利增速預期,陳四清稱:“我‘渴望’在2015年的利潤水準上,做到收入更多,成本更少,希望利潤在穩定基礎上有更好的表現。”但他同時表示,如果要達到上述目標,2016年中行每天至少要達到“每天凈利潤5億元”的盈利水準。

  三大行不良貸款率持續增加

  2015年國有銀行的不良率與不良貸款餘額備受關注。年報顯示,工行2015年全年的不良貸款率為1.5%,比上年末上升0.3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增加較多的地區分別是長江三角洲、西部地區和環渤海地區。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昨天表示,現在存在的不良貸款的問題完全有能力解決。據姜建清介紹,下一步工行將組成專門的團隊清收不良,加大核銷力度,嘗試更多的不良處置通道,不良資産證券化在開展試點。

  中行方面不良貸款率達1.43%,較上年末上升0.2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為1308.97億元。這是中行不良率的第四年連續攀升。其中,産能嚴重過剩行業不良貸款率0.31%,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領域不良貸款率0.04%,房地産行業不良貸款率0.80%。

  中行2015年度新發生不良貸款行業集中在製造業、商業及服務行業、房地産業,分佈地區集中在山東、浙江和廣東省。

  建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58%,較上年上升0.3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為1659.80億元,較上年增加 528.09億元。

  ■ 焦點

  國有銀行高管百萬年薪降約五成

  又到了一年一度看別人家的年薪的時候了,不過,五大國有行的高管百萬年薪已成為歷史,2015年年薪均驟降至百萬元以下。不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高管年薪有望繼續保持百萬以上級別。

  昨日,工行、中行、建行三大行均發佈了2015年年報。相比2014年的年薪,三大行高管年薪進一步縮水。

  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行長陳四清的年薪縮水近5成。中國銀行年報顯示,2015年上述高管的稅前年薪分別為61.79萬元和61.33萬元,相比2014年的118.08萬元和108.32萬元分別縮水了47.7%和43.4%。

  3月29日晚間發佈年報的交行年報顯示,該行董事長牛錫明、行長彭純的年薪均為52.57萬元,分別較2014年的105.85萬元和100.76萬元下降50%和48%。

  建行董事長王建章、行長王祖繼的稅前年薪分別為59.88萬元和36.46萬元,分別較2014年年薪115萬元、113.2萬元下降了48%和67.8%。

  分析認為,高管百萬年薪已成為國有大行的歷史。2014年8月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新規出臺,央企、國有金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將削減到現有薪酬的30%左右,削減後年薪不能超過60萬元。並於2015年1月1日起執行。

  不過,相對國有行的高管年薪,股份制銀行略顯“土豪”。光大銀行中信銀行雖然均未披露該行董事長、行長的年薪,但是,副行長級別的高管年薪已經披露,均保持100萬級別以上。光大銀行五位副行長和副監事長的薪酬為稅前129.6萬元。中信銀行常務副行長孫德順稅前年薪為197.80萬元。

  此外,多家股份制銀行今年略顯謹慎,尚未披露高管年薪。去年靠835萬年薪奪魁的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尚未披露2015年年薪。招商銀行在2015年年報中表示,公司高管稅前薪酬總額仍在確認過程中,其餘部分待確認發放之後再另行披露。

  ■ 相關

  13家券商董監高平均薪酬超200萬

  截至2016年3月30日,共有13家券商發佈年報。據新京報統計,13家券商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去年平均薪酬超過200萬。

  雖然經歷了股市大跌,去年仍是券商的“豐年”。

  中信證券的年報顯示,報告期末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實際獲得的報酬合計7127.37萬元,在已披露券商中是最多的。除去從公司關聯方獲取報酬的董監高,共有19名高管披露了去年的報酬情況,去年中信證券董監高平均薪酬為375萬元。僅次於國金證券

  國金證券董監高去年的平均薪酬為368萬元,去年董監高平均年薪最低的為西南證券,每人平均86萬元。在同一家券商,董監高的薪酬差別很大,差距甚至達到幾百萬元。

  新京報記者統計顯示,2015年薪酬最高的券商高管為國金證券總經理金鵬,金鵬去年年薪為972.44萬元,高於中信證券執行董事殷可。此前殷可已經連續四年蟬聯券商業“打工皇帝”,2014年,殷可的薪酬為1336.7萬元人民幣,位居券商高管榜首。不過,去年中信證券披露殷可的薪酬為933.1萬港元,合779.14萬元人民幣。目前殷可只能排在第四位。在他之前的均為國金證券高管。

  2015年國金證券的高管收入令很多券商高管難以望其項背。董事長冉雲去年薪酬為879萬元,副總裁紀路844萬元,居於券商業高管收入前三名。

  國金證券在報告中稱,公司的薪酬按照市場化原則設計,以證券行業市場薪酬水準及公司業績為基礎。根據員工能力及績效水準進行薪酬差異化,拉開績效差距。

  據多家券商年報披露,證券公司高管的績效年薪40%以上採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不少於3年;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報告期內從公司領取的報酬總額包括2015年度實發的工資、福利及獎金等。

  ■ 調查

  一線員工:壓力大工資低 全靠責任感撐著

  “自從工資全線下調以後,我們基層員工其實生活品質受到很嚴重的影響,感覺現在工作全靠責任感撐著了,每天無償加班也不少。”

  隨著銀行業寒冬期的到來,各大銀行的凈利潤下滑趨勢不減,而從行長到基層銀行員工的收入也受到嚴寒的侵襲。

  在東北地區某大行支行擔任櫃員的吳小姐對記者表示,自從去年開始降薪以來,行內從中層領導到基層員工,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工資削減,工資稍低一點的基層員工,現在每月生活都很成問題。隨著東北地區經濟增速放緩,當地銀行的業績也受到很大影響。

  “因為上級分行很重視,也在限制不良貸款的産生,所以現在連信用卡的發放都非常地謹慎,個人和民營企業背景的申請人,很難申請到信用卡,也變相加重了我們的業績負擔。有時候不得不自己來想辦法衝業績,賠錢也要完成任務。”吳小姐表示。

  吳小姐告訴記者,雖然支行內中層以上領導基本穩定,但身邊已經有多位基層員工離職,“有些離開當地了,有些去了待遇更好的企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