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正文

字號: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詳解2015年金融數據

  • 發佈時間:2016-01-15 12: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今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辦金融統計數據發佈會,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介紹了2015年我國金融數據的基本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提問部分

  提問1:剛才盛司長説了,M2和M1都增長比較快,請問主要原因是什麼,是否符合經濟運作的實際需要?

  答:2015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增速為13.3%,較上月末回落0.4個百分點,今年7月份以來M2增速都在13%以上。12月末,M1增速為15.2%,較上月末回落0.5個百分點,第四季度的平均增速為15.0%,較前三季度的平均增速高8.4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表明市場流動性總體寬裕,國家穩增長政策力度加大,經濟活躍度有所提高。

  M1增長較快主要有三個具體原因:

  一是去年年底企業存款定期轉活期較明顯。去年10-12月企業活期存款分別同比多增4835、4616和3091億元,由此拉高了M1增速。

  二是國家加大了穩增長的政策力度,單位活期存款增加較多。2015年全年,財政存款凈減少914億元,而2014年全年新增5531億元。財政支出增加,單位活期存款相應增加。同時,政策性銀行新增貸款較多,部分形成企業活期存款。

  三是去年下半年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大量減少,單位活期存款增加。2015年6-12月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同比少增2.13萬億元,其中12月當月同比少增8175億元。

  M2增長較快也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M1增長較快拉升了M2增速。 2015年末,M1餘額為40.1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較上年末提高了12個百分點,M1增長較快拉升了M2增速。

  二是各項貸款增加較多,派生存款相應增加。2015年全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11.7萬億元,同比多增1.81萬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新增14.97萬億元,同比多增1.94萬億元。

  三是金融機構債券投資和股權投資增加較多,導致派生存款增加。2015年全年,金融機構債券投資新增5.32萬億元,同比多增3.38萬億元。此外,銀行發放的類信貸(如信託收益權、信託計劃和資産管理計劃等)新增較多,也同樣派生了存款,導致M2增加。所以,去年M2增加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結構的調整。

  總體看來,儘管去年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但綜合考慮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物價及就業的情況,這一增速是基本符合實際需要的。

  提問2:剛才盛司長通報了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的總體情況。請問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是否合理,為什麼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015年會比2014年少?

  答:總體看,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表外融資大幅萎縮,直接融資佔比明顯上升。初步統計,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41萬億元,比2014年少4675億元。其中,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2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7927億元和2477億元。

  從結構看,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主要表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大幅增加。2015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3萬億元,為歷史最高水準,比2014年多增1.52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73.1%,比2014年高11.7個百分點。

  二是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明顯減少。2015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6427億元,比2014年少增7662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4.2%,比2014年低5.0個百分點。

  三是非金融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都有較大幅度增加,直接融資佔比明顯上升。2015年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合計融資3.7萬億元,比2014年多8324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24.0%,佔比創歷史最高水準,比2014年高6.0個百分點。

  四是表外融資大幅萎縮。2015年實體經濟以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方式合計融資5776億元,比2014年少1.99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3.7%,比2014年低12.5個百分點。

  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略少於2014年,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外幣貸款大幅減少,二是表外融資明顯萎縮,三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也導致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有所下降。

  提問3:剛才盛司長介紹了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情況,能否請盛司長介紹一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基本情況,人民銀行是否考慮提高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發佈的頻度?另外,當前中央提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請問盛司長,社會融資規模與供給側改革之間有何關係?

  答:2014年,人民銀行建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制度。2015年2月10日,人民銀行對外公佈了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歷史數據,並於2015年起按季公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數據。

  為滿足各方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制度,我們將從2016年1月份起,將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的公佈頻率由季度提高至月度,大致在每個月20日左右公佈上一個月的數據,這主要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供應量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兩者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分別從金融體系的資産方和負債方反映金融與經濟的關係。社會融資規模是從全社會資金供給的角度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有利於從供給側反映金融運作的情況,而貨幣供應量是金融體系提供的流動性和購買力,反映了總需求的情況。截至2015年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36.2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同期M2為137.4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兩者基本一致。

  二是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相比,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相對平穩,能夠與其他經濟變數的同比增速進行比較,也有利於將社會融資規模作為監測分析與調控指標。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供給側改革,可以説,社會融資規模是從金融角度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指標。

  大家知道,供給側的變數涉及資本、勞動力、全要素生産率等。從總量看,社會融資規模反映了資金的總供給。

  從結構看,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十分豐富。比如,社會融資規模可以多層次反映資金實際投向,可以反映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獲得的資金支援;也可以反映不同融資工具、不同融資渠道的資金情況,比如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關係,來源於銀行和非銀行渠道的資金比例關係,銀行表內融資與表外融資的比例關係。這些豐富的結構資訊,有利於反映我國金融市場和金融産品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反映金融領域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情況。

  中央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而社會融資規模能夠有效反映這些供給側的變動情況。

  第一,社會融資規模中産能過剩行業貸款增長持續低迷,反映了實體經濟去産能的情況。截至2015年末,産能過剩行業的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

  第二,房地産貸款的結構變化反映了房地産去庫存趨勢。截至2015年末,房地産開發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6.7%,增速自2015年6月份以來持續回落,6個月累計下降6.9個百分點,反映房地産潛在供給下降;購房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2%,增速自2015年5月份以來持續回升,7個月累計上升5.7個百分點,反映購房需求正在回升。房地産開發貸款和按揭貸款一升一降,表明房地産去庫存化進一步加速。

  第三,社會融資規模結構變動反映了實體經濟去杠桿的趨勢。2015年前三季度,剔除股票融資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與GDP的比例為23.4%,比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最高水準(2009年)39.3%回落15.9個百分點。

  第四,社會融資規模中高成本融資佔比減少,表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大家知道,債券發行利率一般低於貸款利率,股票融資不需要利息支出,直接融資佔比上升有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2015年,債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資佔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比重為24.0%,較上年提高6.0個百分點,較2008年上升11.3個百分點,已連續兩年上升,也是歷史最高水準。

  同時,表外融資大幅減少也是融資成本下降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講,表外融資成本要高於銀行貸款等表內融資。表外業務轉移至表內可以減少融資風險,縮短融資鏈條,降低融資成本。

  第五,新産業新業態以及小微、農業等“短板”領域融資增長較快,有利於産業升級和擴大有效供給。截至2015年末,農戶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4.8%,增速高於同期本外幣貸款1.4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社會融資規模是從融資角度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指標,也是貨幣政策重要的分析、監測和調控目標。

  提問4:剛才,盛司長通報了2015年人民幣貸款增長的情況。請問貸款投向的結構情況如何?在“去産能、去庫存、補短板”等方面有哪些體現?能否請盛司長做一下介紹?

  答:2015年,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貨幣信貸總量穩定的同時注重結構優化,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和棚戶區改造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援。

  在“去産能、去庫存”上主要體現為“兩個回落”,在補短板上主要體現為“五個較快增長”。

  一是産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繼續回落,其中的鋼鐵業和建材業降幅擴大。2015年末,産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增速較2014年末回落2.4個百分點,其中,鋼鐵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下降10.0%,建材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下降14.7%。

  二是保障性住房以外的房産開發貸款增速持續回落。2015年末,剔除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的房産開發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7%,增速比2014年末回落近10個百分點。

  信貸資金“五個較快增長”主要表現為:

  一是中部和西部地區貸款較快增長,增速遠遠高於東部。2015年末,中部和西部地區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16.5%和14.6%,而同期東部地區貸款增長10.9%。信貸資金持續向中西部傾斜。

  二是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較快增長。2015年末,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同比增長59.5%,增速比2014年末高2.3個百分點;2015年全年增加6761億元,同比多增2642億元,增量佔全年房産開發貸款增量的92.7%。

  三是個人購房貸款持續較快增長。2015年末,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2%,增速比2014年末高5.7個百分點;2015年全年增加2.7萬億元,同比多增9368億元,有力地支援了住房有效需求回升。

  四是小微企業貸款較快增長,增速高於全部企業貸款平均水準。2015年末,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7.4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比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2.7個和5.3個百分點,高於全部企業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

  2015年末,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企業貸款的31.2%,比2014年末高0.8個百分點。2015年全年小微企業貸款新增2.1萬億元,佔企業新增貸款的38.1%,比前三季度佔比水準高8.1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企業新增貸款佔比高3.7個百分點。

  五是農戶貸款較快增長。2015年末,農戶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4.8%,增速高於同期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速1.4個百分點。

  提問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大任務之一就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大家比較關心的是企業融資成本是否真的在降低,能否請盛司長提供相關數據?

  答:為準確、客觀地反映企業融資成本變動情況,我們依託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框架,對企業通過貸款、股票、債券、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票據、網路借貸等各類金融工具融資的綜合成本進行了監測和評估。結果顯示,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一系列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政策效力逐步顯現,企業融資成本持續回落。

  截至2015年12月份,企業融資成本為5.38%,比6月份下降84個基點,比2014年同期下降169個基點。分企業類型看,大型、中型企業融資成本分別為4.14%和4.59%,分別比2014年同期下降157和162個基點;小型企業融資成本為7.47%,比2014年同期下降222個基點;微型企業融資成本為8.19%,比2014年同期下降236個基點。

  企業融資成本明顯下行主要是因為融資結構改善和市場利率回落。一方面,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比重不斷加大,社會融資結構不斷優化,融資成本不斷下降。另一方面,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降低了貨幣市場資金價格,也推動企業融資成本持續回落。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取消了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了部分收費標準;企業融資過程中擔保、評估、登記、審計等仲介機構的收費也有所下降,進一步降低了企業融資的綜合成本。

  提問6:請問盛司長,您曾經説過人民銀行將網際網路金融統計納入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請問近期有何進展?

  答:大家知道,網際網路金融統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準確、及時反映網際網路金融運作狀況,監測和預警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支援網際網路金融健康、平穩發展。

  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新興業態,具有創新速度快、機構數量變化大、風險易發等特點。網際網路金融統計主要統計從業機構的業務開展情況,識別、發現微觀風險和行業風險,並進行風險預警。

  不久前發佈的人民銀行等十部委《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組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建立和完善網際網路金融數據統計監測體系”。

  目前,人民銀行設計了一整套網際網路金融統計框架和統計方法,統計內容廣泛涵蓋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從業機構和參與對象。

  我們首先制定網際網路金融統計標準和統計制度,建立功能強大的網際網路金融統計監測分析系統,同時建立風險識別模型,深入挖掘和分析行業大數據,及時發現風險點、風險傳播途徑和傳播過程。統計監測的範圍較為廣泛,而統計監測的重點是風險較大的網路借貸。

  我們不僅統計資金出借方情況,還統計資金借款方情況;不僅監測交易總量,還監測交易明細,同時還監測平臺公司的資訊披露情況。網路借貸的重點統計內容是平臺借貸的利率情況、期限情況、逾期和違約情況、貸款集中度情況、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情況等與風險關聯度較高的指標。我們將與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共同推動和開展這項工作。

  隨著人民銀行和相關部門網際網路金融統計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條件成熟時,符合要求的網際網路金融統計可納入金融業綜合統計範疇,並可作為社會融資規模指標的修訂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