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三大工程”建設,既是利民之舉,又是發展之計,也是轉型之策。
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加力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動一批項目落地實施,形成實物工作量,為城市更新“添磚加瓦”。
上海證券報記者自業內了解到,“三大工程”建設資金需求量大、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要發力方向。伴隨著資金流入,“三大工程”項目陸續落地見效,將有助於提升百姓居住生活水準、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
成立專班優化流程
助力築好“暖心巢”
“惠南民樂大居有3個項目納入了上海市首批次配售型保障房範疇,但存在批額難、抵押難、放款難問題,項目難以獲取融資的額度。”中建八局申拓公司惠南項目書記、總經理徐衛兵告訴記者,後來在建設銀行的支援下,項目的資金壓力獲得了緩解,工程建設也在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金融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加快。記者採訪獲悉,多家銀行積極探索業務機會,成立保障性住房業務工作專班,由分行一把手任組長,牽頭了解所在區域及重點客戶的保障性住房籌建計劃,推動項目落地轉化,支援保障性住房築好“暖心巢”。
比如,截至10月末,圍繞上海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援兩批、11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上海銀行業已發放貸款15.38億元。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保障性住房體系,發放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394.68億元,較年初增長21.97%。
“保障性住房建設,為金融業務發展帶來新機遇。”一家國有大行的業務人士告訴記者,行裏要求加強房地産政策的研究,跟進各項政策要點,對接所轄區域房管部門及重點客戶,及時了解所在區域及重點客戶的保障性住房籌建計劃,推動項目落地轉化。
“在集團綜合授信額度緊張的情況下,我們優先滿足‘三大工程’相關業務申報。”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周捷説,針對每個客戶的不同情況,組建專業團隊,“一戶一策”設計項目綜合金融方案。
深度參與對接
支援“平急兩用”項目
依託建設單位自有資金及交通銀行發放的4.05億元“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佛山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設正加快推進。項目建成後,平時作為物流機構使用,能有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一體化運營;在應急轉化時,則能保障運輸效率和冷鏈倉儲要求。
記者了解到,近期多地發展改革委召開“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對接會,促進政銀企合作交流,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了解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進展、資金安排及資金需求,積極對接,精準有效投放,為“平急兩用”項目提供貸款支援。
近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介紹,組織各項目單位與金融機構進行深度對接,為聯審通過的社會化投資項目提供金融支援,已推動4個項目獲得金融信貸,授信總額約29億元。新一次對接會上,又重點推介了7個融資需求項目,融資需求約13.2億元。
“‘平時’可用作旅遊、康養、休閒等,‘急時’可轉換為隔離場所,滿足應急隔離、臨時安置、物資保障等需求。”華東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行將進一步用好用足政銀企融資對接機制,積極融資融智,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高效實現資金投放,以實際行動推動和支援“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
馳援城中村改造
推進項目落地見效
伴隨城市快速發展,城中村急需改造,有著近百年曆史的上海唐鎮小灣村,就是一個典型村落。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主要由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提供資金支援。
“小灣村項目特點是體量大、時間緊、任務重,是重大民生工程,刷新了城中村千戶級項目的徵收速度。”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市分行黨委委員范立巍告訴記者,該行與實施主體共同測算收益平衡,制定融資方案,截至目前已實現貸款發放45億元。
在城中村項目推進過程中,銀行如何保障貸款發放的及時性?“我們是絕對優先保證做到‘錢等項目’。總分行都為‘三大工程’開闢了業務綠色通道,操作上各環節高效協同、規模上確保優先配置,當項目需要的時候,資金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上海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葛曉東説。
葛曉東告訴記者,隨著“三大工程”的不斷推進,一方面將時刻保持與監管部門、地方政府、項目主體以及金融同業的密切溝通和聯動,有效解決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完善專項綠色通道,跟進金融服務,狠抓項目落地,確保政策性資金供給和“三大工程”資金需求的無縫銜接,全力服務好重大工程推進和經濟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