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的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有了新進展。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叢林10月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了協調機制的具體運作方式,解答了誰來做、怎麼做、達成什麼目標等關鍵問題。
協調機制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落地工作才是真正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里”的關鍵。業內專家表示,商業銀行需成立專班以協同外部資源,推動協調機制更好落地。同時,為進一步打通商業銀行敢貸、能貸、願貸的堵點卡點,監管部門還需持續對銀行機構開展督導,推動其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將盡職免責落到實處。
打通惠企利民“最後一公里”
“近期,我們將召開專門會議來部署這些機制。”叢林在會上透露。
關於誰來做的問題,叢林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兩個維度進行了介紹。叢林表示,在國家層面,金融監管總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部門和銀行機構共同參與,負責總體統籌調度,加強産業政策、財稅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對接協同,形成政策協同的乘數效應。在地方層面,省市區縣都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做好各項工作任務在本地的落地。
關於怎麼做的問題,叢林坦言,區縣是最貼近基層、最了解企業的,是機制落地見效的重要抓手和基本單元。因此,區縣工作專班要兩手牽,一手牽企業,一手牽銀行,組織相關委辦局、街道、鄉鎮和銀行機構開展走訪活動,摸排小微企業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宣講惠企助企政策,減少政策和企業體感之間的溫差,把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送給銀行,由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及本行授信審批條件來授信,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援。
在一系列安排部署之下,這項機制最後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呢?叢林表示:一是直達基層,讓低成本信貸資金直達基層,打通惠企利民“最後一公里”;二是快速便捷,銀行原則上要在一個月內做出是否授信的決定,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要開闢綠色通道,優化流程,加快辦理速度;三是利率適宜,通過節約資訊收整合本、壓減中間環節,減少放貸成本和附加費用,總體上降低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
外部資源協同變得非常重要
監管部門和政府部門部署之後,協調機制在商業銀行的落地工作,關係到協調機制的實際效果。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首席專家曾剛對上海證券報記者介紹,目前,商業銀行內部對普惠金融資源的整合度已經較高了。例如,通過設置專營機構、事業部等進行相對獨立的運營管理。
接下來,商業銀行還需要做一些專門的機制設置,以更好地落地協調機制。曾剛表示,例如,在事業部下面成立專班,專門負責和相關政府部門溝通協調。“在新的協調機制下,外部資源協同變得非常重要。因此,商業銀行在原有內部事業部的基礎上,需要成立專班和外部各個部門協同,將監管部門推出的業務政策與銀行內部的激勵機制結合起來,提高政策執行效率。”曾剛説。
同時,商業銀行還需要調整資源導向。曾剛表示,在考核上,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向普惠金融領域傾斜,以調動基層機構和前線人員的積極性,推動一線更多對接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不過,更多的業務下沉和更廣的小微企業覆蓋面可能會導致商業銀行信貸成本和風險上升。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小微企業存在“兩高兩缺”問題(即風控成本高、服務成本高,缺乏抵質押物、缺乏政策支援),同時小微企業融資“短頻快急”現象突出。商業銀行應發展數字小微金融,獲取多方數據和資訊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信用評價方式,提升風險管理水準,提高服務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增強小微金融服務可得性和商業可持續性。
將盡職免責原則落到實處
機制建設雖在路上,但要真正實現商業銀行敢貸、能貸、願貸,小微企業金融需求被有效滿足,業內專家認為,還有更多挑戰、難題有待解決。
“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關鍵是給基層信貸人員鬆綁減負,營造盡職免責、鼓勵擔當的積極氛圍。”叢林在發佈會上表示。
董希淼分析,此前盡職免責難以落實到位,主要是缺乏明確的、可量化的標準、邊界。如果免責標準過於寬鬆,容易産生道德風險;如果標準過於嚴格,則起不到作用。
近期,金融監管總局對原有普惠信貸盡職免責通知進行了修改完善,明確了各類免責情形。“監管部門還需持續對銀行機構開展督導,通過現場檢查、窗口指導、內部座談等方式,推動商業銀行進一步完善內部機制,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無還本續貸各環節盡職情形的基本認定標準。”董希淼表示。
他認為,通過明確盡職免責的邊界問題,將盡職免責、容錯糾錯等原則落到實處,最大程度打消基層客戶經理的顧慮,才能讓基層機構和客戶經理敢貸、能貸、願貸。
此外,從業務實操來看,小微企業的貸款用途、資金流向等方面,是商業銀行挨罰單的主要領域。“因此,商業銀行往往要求小微企業提供各種資金用途證明材料來保證業務的合規性,這不但影響業務效率,也影響小微企業申請貸款的積極性。”董希淼説。
董希淼建議,金融管理部門可以在賬戶開立、資産品質、貸款用途、貸後管理等方面優化監管政策,以讓小微企業更容易、便捷地滿足商業銀行的合規要求,從而更快捷高效地獲得資金支援。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