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銀行理財規模增長超萬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7月為理財規模增長的傳統大月;另一方面,存款降息下,理財相較存款性價比較高,使得存款“搬家”。兩方面因素共同推高理財規模。
傳統大月遇存款“搬家”
7月,銀行理財規模高增。據華西證券研究所測算,截至7月31日,理財規模較6月末增加1.43萬億元。
從歷史數據來看,受季末存款回流影響,銀行理財規模往往在6月末下降,而7月為銀行理財規模增長的傳統大月。據中金公司研究部測算,過去5年,7月份銀行理財規模平均增速達7.1%。華西證券研究所提供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20年至2023年,各年7月理財規模分別增加1.82、2.23、1.66、1.74萬億元。
除上述原因外,受7月存款利率下調影響,居民存款向理財轉移情況加劇,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銀行理財規模增長。
“持續債牛之下,利率和信用利差不斷壓降,理財收益率隨之水漲船高。同時,存款利率持續下調,目前大行3年定存掛牌利率僅1.75%,理財相比存款更具性價比,推動了存款‘搬家’熱度持續升溫,理財規模也隨之不斷高漲。”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説。
進入8月,理財規模維持高增,但也存在結構性變化。據天風證券研究所測算,截至8月11日,8月理財産品規模變化為:現金管理類産品增加897.14億元,固收類增加2544.69億元,混合類減少129.72億元,權益類減少4.69億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減少2.63億元。
收益波動下贖回風險如何
8月5日以來,債市調整帶動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市場擔心2022年底的贖回潮是否會再現?
“今年以來,理財平抑凈值波動的保險協存、補息存款、信託平滑機制和收盤價估值接連被監管叫停,當前理財的抗風險能力遠遠不如去年8月債市調整期間。但是在8月5日開始的債市調整中,收益率僅上行不到2個基點,信用利差反而在逆勢收縮,考慮到理財以信用債投資為主,當前銀行理財仍有較大的安全邊際。”明明説。
明明補充道,截至8月12日,全市場理財破凈率僅為2.07%,較7月末的2.08%甚至小幅下滑,市場暫時無需擔憂贖回風險。當前債市回調下,理財機構短期內可能會縮短久期,賣長買短,以提高防禦能力。
華西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肖金川認為,截至2024年6月末,在銀行理財的大類資産配置當中,現金及存款佔25.3%,同業存單佔11.8%、買入返售資産佔5.9%、非標佔5.8%、上交所私募債可能為2萬億元,換算成佔比約為6.5%。加總來看,理財將近55.3%的倉位為幾乎免疫利率風險的低波動(或無波動)資産,若其在7-8月期間資産配置情況未發生顯著變化,在當前調整幅度下,出現贖回負反饋風險的概率不大。
在某城商行理財業務相關人士看來,債市調整可能只是階段性的。“基於當前的基本面以及政策環境,債市調整將只是階段性的。以10年期國債為例,此前收益率降得太快,降至2.08%附近時,確實累積了較大風險。當前的2.2%-2.3%是10年國債收益率比較合理的波動區間。”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