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發展綠色金融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專家認為,著力健全綠色金融體系,推動各類金融要素和資源流向綠色經濟領域,進一步激發綠色金融動能,助力高品質發展。
完善頂層設計
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離不開政策層面“四梁八柱”的搭建。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人民銀行已初步確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展望未來,需要不斷健全政策體系,引導體制機制建設,指引綠色金融發展實踐。
業內人士強調,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為準確把握“綠色”內涵提供相應遵循。
“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是規範綠色金融業務的重要保障。”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表示,建議制定統一的綠色貸款標準,並對已有的綠色項目遴選模式進行整合。逐步擴大金融機構採用赤道原則的範圍,根據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別項目實行不同的融資支援措施。持續推動共同分類目錄標準落地實施,建議按照標準,在銀行間市場對綠債貼標的基礎上,擴大貼標範圍,推動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接軌。
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行長顧天翊建議,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碳排放指標收集、測量和監測預警體系;搭建完善的企業維度綠色指標體系,可與企業徵信結合。例如將碳足跡、碳匯、碳核算等指標,以及環保審批、環保處罰等相關內容,嵌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和人行徵信系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此前表示,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籌劃,持續完善綠色和轉型金融的標準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市場,豐富綠色金融産品,強化以資訊披露為基礎的市場約束機制。
業內專家認為,強化監管和資訊披露要求,持續推動環境資訊披露的強制性和規範性。
可持續資訊披露是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基礎性制度。畢馬威中國顧問李慧瓊建議,以資訊披露為突破點,推動資訊披露標準化。建議金融監管部門與國家幾大交易所聯動,參照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披露準則,結合中國實踐,發佈ESG資訊披露和評級指南,推動ESG報告使用第三方鑒證,公佈ESG評級結果。
霍穎勵建議,加強可持續資訊披露建設,統一披露標準並積極推動國內標準與國際接軌,同時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資訊披露標準落地,擴大強制披露的主體和範圍。發揮現有金融基礎設施作用,充分運用科技賦能,對資訊披露的內容和格式提出規範統一的數字化要求。加強可持續資訊披露的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完善。
“我們一直高度重視綠色金融工作,我國的綠色金融已走在全球前列。”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1月透露,其中,強化風險管理,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研究和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金融風險,加強風險管理和資訊披露。
業內專家表示,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産品和市場體系,規範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
霍穎勵建議,鼓勵境內外發行人依據共同分類目錄發行綠色債券,不斷增強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在全球的影響力。豐富綠色金融産品供給,提升綠色債券流動性。考慮到銀行間市場對外開放以及綠色債券發展情況,建議監管部門允許在銀行間市場推出綠色債券ETF産品。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進一步豐富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品種,創新服務方式,引導金融市場轉型發展,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的均衡化發展。
顧天翊表示,為符合條件的綠色貸款貢獻度高的金融機構,給予再貸款、再貼現等優惠,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同時盤活金融機構綠色信貸資産。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專欄文章稱,開展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助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各試點地區圍繞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通過構建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提升環境資訊披露能力和品質、創新多元化金融産品服務等手段,助力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提升綠色治理水準
豐富綠色金融“工具箱”,引流多元化資金,多措並舉推進綠色金融縱深發展。金融機構須持續提升綠色治理水準,關注風險防控,連接供需兩端,引金融活水源源不斷至綠色發展領域。
在模式和服務創新的微觀結構上,田軒認為,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加強商業銀行業務模式和機制改革,完善風險評估和防控體系,優化綠色金融評價方法,引導商業銀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好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尤其是加強對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小微企業的支援。
在提升風險防範能力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行長魏革軍在談及轉型金融領域的相應風險管理機制時表示,金融機構對於高碳資産的風險敞口較為關注,而目前缺乏轉型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方法學和應對工具,難以服務金融機構開展轉型金融風險管理。
“中小銀行缺乏綠色項目準入及風控專業化能力體系,對於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中長期盈利的風險識別能力不足。”四川天府銀行董事長黃毅表示,“建議相關部門儘快搭建綠色項目及綠色企業全流程專業化評估平臺,可參照科創類企業劃分標準,同時在金融機構進行信貸支援的全流程中及時公開綠色項目的風險預警資訊,多方合力提升綠色項目風險防控能力。”
助力轉型發展
近年來,綠色金融快速發展,有效助推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相關産業主體更是高度重視與綠色金融的協同發展效應。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總裁閻洪濤認為,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是與實體經濟連結最為緊密、産融結合特色最為突出的一類金融機構。
“建議將能源類央企財務公司納入碳減排支援工具試點金融機構範圍,發揮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自身‘産業+金融’優勢,更好地支援能源類央企實現綠色轉型升級,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閻洪濤説。
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行長嚴寶玉也認為,隨著産業基礎和配套機制不斷完善,我國碳市場和碳金融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