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傳統金融機構,持牌消費金融、金融科技公司也積極深入“新市民”領域。近日已有平安銀行、大連銀行、重慶三峽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積極佈局“新市民”金融服務領域。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加快推進,大量“新市民”進入城鎮工作和生活。在城鎮化深入推進的背景下,3億“新市民”的金融服務工作如何切入並做好,擺在金融機構面前。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已有平安銀行、大連銀行、重慶三峽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積極佈局“新市民”金融服務領域。平安銀行更是將“新市民”及相關客群作為未來重要的戰略性客群。
多家銀行“跑步”進場
所謂“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目前約有3億人。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機構進入“新市民”金融服務領域。從目前銀行涉足“新市民”領域的情況來看,多以推出專屬貸款産品為切入口。例如,平安銀行針對“新市民”已推出“宅抵貸全國通”等小微貸款産品;重慶三峽銀行推出“新市民”專屬貸款産品“新渝貸”;大連銀行則是出臺《大連銀行服務新市民18項舉措》,其中也包括專屬貸款産品等。
具體來看,平安銀行宅抵貸全國通鎖定“人房分離”場景,調度房産所在地和工作/經營所在地的兩地客戶經理,共同為一位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創新服務模式,異地授信的特點;重慶三峽銀行發佈産品“新渝貸”具有5秒出額度、1分鐘借錢、3分鐘到賬,隨借隨還,迴圈使用等特徵。
平安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平安銀行已將‘新市民’及相關客群作為未來重要的戰略性客群,‘新市民’相關服務也作為戰略性業務。除了已推出針對性的貸款産品。同時,在減費讓利、促進‘新市民’創業就業、滿足‘新市民’合理購房需求、加大‘新市民’養老保障力度,針對投靠子女的老年人群體,推出平安銀行‘頤年卡’等方面均有相關優惠政策措施,並持續滿足‘新市民’的合理消費需求。”
博通分析資深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認為,金融機構的服務應切實貼近“新市民”的需求,除了推出專屬貸款産品,還有很多其他切入口,例如圍繞“新市民”就業培訓、租房、孩子上學等方面開發點設計相關金融服務。
持牌消金機構大有可為
除了傳統金融機構,持牌消費金融、金融科技公司也積極深入“新市民”領域,例如持牌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推出針對“新市民”的一系列産品,將金融服務嵌入“新市民”需求的場景中。
馬上消費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未來將基於建立的消費金融生態體系逐漸拓展普惠金融服務領域,形成集‘新市民’工作與生活消費為一體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使金融活水服務‘新市民’。”
金融科技公司樂信也于日前宣佈服務“新市民”相關舉措,包括探索與金融機構合作等新方式,幫助金融機構精準連接並服務目標客群,拓寬“新市民”金融客戶覆蓋面。
同時,3月24日,螞蟻保聯合眾安保險上線了意外險産品“靈活工作保”,滿足“新市民”與靈活工作群體的保險保障需求。另據微信日前發佈的《2021微信支付智慧社保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超1.1億用戶異地繳納社保。眾多“新市民”享受到完善的醫療和養老保障服務。
業界普遍認為,隨著“新市民”日益壯大,金融機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個較為直觀的數據是,消費金融是近距離觸達“新市民”的行業。去年,由金融數字化發展聯盟發佈的《2021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主題調研報告》顯示,消費金融用戶半數以上集中在25歲至35歲之間,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消費金融用戶在50%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消費金融業務的覆蓋人群和“新市民”高度重合。
“目前來看,所謂‘新市民’其實和此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覆蓋的人群是有一定重合度的,此類人群此前也是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重點發展的用戶群體。”王蓬博説。
“面對‘新市民’金融服務領域,持牌消金機構將大有可為。”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認為,此前,傳統金融服務在解決“新市民”金融需求方面存在較大的市場缺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意識,對“新市民”關注較少,也沒有針對此類客群進行細分,“新市民”長期處於被忽略的狀態;二是缺乏手段,由於一些“新市民”存在本地資産(房産、車産)不足或是就業方式靈活等問題,並不屬於傳統金融機構眼中的“優質客群”,機構怠於此方面的授信研究與業務開拓,服務水準欠缺。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