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正文

字號:  

奢侈品牌在華掀起降價潮 將持續縮減中外價差

  • 發佈時間:2015-06-02 00: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3月以來,國際奢侈品在中國市場掀起了一場降價浪潮。香奈兒(Chanel)最先宣佈多款經典産品打折促銷,隨後,卡地亞(Cartier)、普拉達(Prada)、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迪奧(Dior)、范思哲(Versace)等眾多奢侈品牌也接連宣佈了打折降價的消息。

  奢侈品行業不景氣似乎是這場史無前例的奢侈品降價潮的大背景。Gucci 2015年一季度全球銷售業績錄得7.9%跌幅,低於3%-6%的預期。同時,其母公司開雲集團(Kering)整個奢侈品部門一季度收入也出現2.6%的跌幅,為近年最差季度表現。

  普拉達在2014年度凈利潤也首次下降。由於大中華區和歐洲市場的業績不佳,普拉達去年的凈收入為4.507億歐元,低於上一年的6.278億歐元,同比下跌28.2%,其中中國內地的銷售額更按年下跌達6.8%。

  這一輪降價,讓奢侈品牌在中國售價遠高於歐美市場的情況有所縮減。有專家認為,這樣的降價將是長期性的,符合奢侈品公司品牌長遠發展戰略。

  德國Meisterkreis奢侈品協會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lemens Pflanz在5月30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奢侈品論壇上對騰訊財經表示,“近年來奢侈品行業整體經營業績不佳、中國海外代購市場蓬勃發展確實是降價的原因,但我們認為,這次奢侈品降價浪潮的最核心因素是‘歐洲匯率變化’”。

  開雲集團旗下品牌Balenciaga的亞太區總裁Michael Kim亦表示,“現在歐元已貶值30%以上,由此形成的價差成為了中國消費者的天然劣勢。而這對品牌發展本地事業亦相當不利,因為我們希望不同地區能業務有良好的平衡,使得本地的業務足夠的合理、健康。”

  Michael Kim坦言,“以前亞洲價格一直比歐洲價格高很多,已存在價差,再加上歐元貶值情況就更加糟糕了。因此表面上降價對客戶似乎是很大的折扣,但實際上奢侈品商們想和各地的消費者跟有效溝通,從而照顧當地客戶。當然,不同品牌間各有差異,但所面臨的局勢都非常嚴峻。”

  Clemens Pflanz認為,奢侈品降價並不會對品牌形象構成太大影響。他表示,“對於一般消費者,價格的確是一個客觀因素,但奢侈品絕不僅僅是用價格來衡量的。海淘、代購提供更低的售價,但顧客對整個購物售前售後的體驗卻缺失了,而這些又是奢侈品價值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他歐洲奢侈品品牌商們也表示了類似的看法。Joyeria Suarez珠寶總經理Carlos Delso Mion認為,“奢侈品是一種大家共同的情感。我們並不滿足需求,而是創造某種需求和願望,我們是在搭建品牌的過程中滿足某種夢想。這是奢侈品的核心。”

  市場行銷學專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行銷學副教授王婧在接受騰訊財經採訪時表示,“匯率是一方面因素,但實際上降價更多顯示的是對奢侈品代購及灰色市場的打擊,奢侈品商們希望通過此舉使整個品牌管控權回歸。消費者因海淘、網購的産品品質低劣而感到不滿後,指責的是品牌而非購買平臺,這對奢侈品商構成巨大的打擊。”

  萊坊諮詢的最新研究中也表示,調價反映了近年來奢侈品銷售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營業額海外流失,代購業務瘋狂擴張的現實。而價格作為大陸銷售表現的主要制約因素,與海外市場的價差對比造成了營業額大量流失。

  目前,全球贗品銷售額每年超過2000億歐元,而其中高端産品的市場佔到了被扣押的贗品的60%。Clemens Pflanz表示,“不論線上線下,智慧財産權的侵權如果增加5%,就可能造成250-750億歐元産值的損失。雖然中國是在歐洲被扣押倣冒品的最大來源,但真正讓人擔心的,不是這些倣冒品的生産,而是消費者的品牌消費心理。”

  對於降價的深層原因,王婧認為,“奢侈品商不是一時間做出降價決定的,在我看來降低價格是表面,事實上這是經深思熟慮後的品牌長遠發展戰略。並且,大多數奢侈品品牌都未實現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在國際的互聯互通,這他們使得定價策略並不科學。有理由相信,這次的降價潮Chanel不是最後一個,Gucci也不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