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有委員提出《關於推進“雙減”政策下小學生課後活動場地共用模式的建議》的提案。10月26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網站公開答覆內容。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雙減”相關政策要求,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上海市教委會同市體育局等相關部門積極推進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並不斷完善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場地共用機制,為中小學生參加課後體育活動提供場地保障。
關於“在政府的統一支援下,適當延長學校開放時間”的建議,上海市教委答覆,自2019年起,上海多個部門全面推進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工作。
一是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的實施意見》及《上海市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導則》,對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涉及的職責要求、任務分工及保障機制等作出明確規定,為全面實施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努力推進“應開盡開”“能開盡開”。
二是不斷細化明確學校體育場地開放任務內容,要求各區指導學校在保證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和校園安全的前提下,結合日常教育教學、訓練、競賽、課外體育活動等安排,科學合理確定開放時間、時長和入校規模並及時向社會告知。
三是要求學校針對工作日校內課後服務與場地開放在時間上存在疊加的實際情況,積極創造條件,延長雙休日、寒暑假等時段開放時間。
政協委員提出,要“建立一定的體制機制,來保障這種‘共用模式’的順利運作”。
上海市教委表示,近年來,為健全完善學生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體制機制保障,市教委會同市體育局等相關部門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印發《上海市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工作指南》,要求學校應按“願留盡留”的原則並結合學生家長實際需求提供課後服務,組織學生參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陽光體育等活動。鼓勵學校積極爭取校外活動場所指導教師、社區志願者、校外輔導員等社會力量成為興趣與社團的兼職指導教師,提升課後體育活動品質。
二是積極鼓勵青少年學生參加課後體育運動訓練,組織開展市級錦標賽、陽光體育大聯賽、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週末營、小學生愛心暑托班體育課程配送、青少年體育社區配送等賽事活動,鼓勵青少年掌握伴隨終身的體育運動技能。
三是加強對學校開展課外服務的專業指導,建立市級素質教育資源平臺,整合本市課外校外教育教學資源,建立“準入評審、過程管理、反饋評價”于一體的運作管理機制,推動課後服務“供需”雙方精準匹配,更好地滿足學校開展課後服務需求。同時,組織優秀教練員、退役運動員進校工作,提升學校高水準訓練和課餘活動的水準。
四是持續推進市民健康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點、市民健身驛站、市民運動球場、社區市民健身中心等為民辦實事項目,努力打造兒童友好、宜老宜少、全面共用的社區健身空間。
此外,政協委員建議“設置專門的小程式用於共用模式的支援”。上海市教委表示,圍繞進一步提升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的便利性,指導各區加強數字技術運用。一是不斷優化學校體育場地開放資訊查詢系統,組織學校做好場地開放資訊更新工作。二是指導各區和學校依託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加強對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相關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引導居民養成文明、科學、合理入校健身鍛鍊方式。三是優化完善入校鍛鍊市民的資訊登記和身份識別措施。鼓勵各區、各學校開發應用小程式,通過網上預約優化入校鍛鍊流程。
上海市教委稱,下一步,在促進學校每週平均開放時長不低於16小時的基礎上,將會同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場地開放機制,結合“雙減”政策的深入落實,切實提升中小學課後體育服務水準。
一是指導學校挖掘場地潛力,做好與學校周邊社區居民溝通,實施“燈光工程”,增加夜間開放時長,為包括青少年學生在內的居民參加體育鍛鍊(包括夜間鍛鍊)提供便利條件。
二是指導學校加強資源統籌,完善與社會體育場地開放互促共進機制,引導公共體育場館為學校開展體育課和組織學生課後體育鍛鍊提供場地支援和服務,鼓勵向學生公益開放。
三是指導學校提升專業水準,採用購買服務等方式規範用好社會資源,拓展校園體育運動空間,通過與高水準專業體育機構合作等方式,積極、規範引入優質教育資源並不斷提升教育效果,服務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