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交通物流 > 正文

字號:  

長江航運惡性競爭引發價格踩踏 埋下安全“炸彈”

  • 發佈時間:2016-02-06 09:11:47  來源:半月談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貨運船舶盲目擴張,大量“夫妻船”投入市場,“價格踩踏”陷入死迴圈,劣幣驅逐良幣,運輸險象環生……記者近日在長江黃金水道採訪發現,由於近年來長江航運惡性競爭日益加劇,航運企業持續虧損造成安全投入不足、超載現象氾濫,安全隱患日益突出。專家及航運管理部門建議,亟須對長江運力加強宏觀調控,提高準入門檻和技術標準,構建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推動航運業健康發展及安全責任落實。

長江岸邊幾艘貨船正在裝卸

  “價格踩踏”進入“死迴圈”,噸公里低至1分錢

  記者調查獲悉,近年來長江貨運運力急劇擴張,企業為爭奪貨源相互壓價,下水運價甚至低至每噸公里1分錢,“價格踩踏”導致不少航運企業被拖入了“死迴圈”。

  重慶航運交易所進行的保本運價測算顯示,汛期到來後,中游荊江河段和上游航道水深條件得以改善,船舶運作週期及中游河段轉載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長江航運集裝箱、幹散貨保本運價依然較高。其中,重慶至上海往返航次平均保本價格在1350元/標箱左右,幹散貨往返航次平均保本價格在60元/噸左右。

  “事實上,現在集裝箱、幹散貨幾乎都是在虧本,為了搶貨源互相壓價,到最後誰都沒有錢賺。”華中港航物流集團航運物流公司黨委副書記戚小雄表示,現在公司萬噸級的船舶跑一趟要虧3萬元左右。

  重慶長江輪船公司總船長王嘉玲説,從重慶到上海2000多公里航程,以前下水每噸公里兩三分錢,現在每噸公里僅1分錢左右,往返均價遠遠達不到保本運價。集裝箱的情況略好,但目前的市場運價也僅為保本運價。

  水運價格持續下跌,總體運力卻有增無減。重慶市航運交易所的數據顯示,2014年重慶貨運運力615.5萬載重噸。“運力增長主要源於大型化新建運力的投放。”重慶市航交所副總裁何建鋼表示,貨運船舶2010年進入建造高峰,近兩年雖有所回落,但5年間新建幹散貨船舶789艘、集裝箱船167艘,與此同時,老舊運力的淘汰則相對緩慢,從而造成運力逐年擴大。

  “前些年市場行情較好,一些企業和個人盲目樂觀,紛紛投資造船,甚至不惜從金融機構融資,隨著目前經營日益困難,航運企業不但融資能力急劇下降,償貸能力也明顯不足,不少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無以為繼的狀況。”長江上游一國有港口公司負責人楊武説。

  “河南船80%以上都有貸款。造一條船,以我們1.5萬噸的幹散貨船為例,2013年成本是1600萬元,其中50%從銀行貸款,本息分三年還清,三個月一還,每年要還300萬元。”河南省駐馬店市通江船務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邵志勇説,隨著目前運價大幅下跌,還款壓力都比較大。

  賠本買賣催生“逆淘汰”,“潛艇”現象存安全隱患

  一些航運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的效益狀況與船舶的安全水準正相關。長江航運企業的持續虧損,迫使他們不得不通過犧牲安全標準來謀求價格優勢,從而給安全生産埋下諸多隱患。

  ——超載現象突出

  記者沿江採訪發現,長江干支流上有的貨船,航行中甲板能上水,遠遠望去,只有駕駛臺露在水面上,好像“潛水艇”一樣。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貨船很有可能嚴重超載,其危害在於船舶重心提高,操控性和穩定性變差,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大連海事大學一項研究顯示,長江水上自沉、人員傷亡等事故近半數是由船舶超載引起的。

  “因為單位運價低,一些船舶不得不通過超載提高總體運費,有的船舶為了通過檢查,甚至對船舶吃水線造假,以至於實際吃水遠遠大於顯示吃水,不但航行中存在安全風險,在通過三峽大壩船閘時也容易對閘室造成傷害。”三峽通航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説,為了實際測量過閘船舶的吃水深度,該局不得不尋求一些技術手段。

  “超載是普遍現象,不超載就不賺錢。”河南一名航運企業負責人坦陳:“我們載黃沙到常州,海事部門都驚詫于我們的駕駛技術——你們裝那麼多怎麼也沒出事?我們也不想這樣子,但多裝多運就是真金白銀啊!”

  ——靠減少安全投入控製成本

  由於效益不好,一些企業缺乏安全投入資金,降低了安全運作標準。

  記者採訪中發現,為節約成本,不少船基本上是由一家人經營,無論從人力還是專業化程度來説,都存在安全隱患。一些貨船甚至連船員的生活用水都無法保障,將江水簡單沉澱處理後就直接飲用,存在引發群體性疾病的風險。

  ——主體責任虛化

  近年來,安全生産法等法規不斷強化生産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但記者在長江沿線採訪發現,一些航運企業為了創收而接收一些新建船舶“挂靠”,但在收取挂靠費後並無精力對挂靠船舶進行管理,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也很難厘清主體責任。

  ——惡性競爭導致“逆淘汰”

  重視安全、規範運作的企業處於競爭劣勢,甚至面臨“逆淘汰”。

  “比如長航鳳凰,原來大宗煤炭運輸基本都靠他們,現在大多是私營小貨船在運,這些小貨船配員配載等不規範、安全性能較差,有些還搞虛報噸位,少交稅費。這就導致小貨船運輸成本低,價格低,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漢陽港埠分公司總經理何大華表示。

  高門檻打造水運“高速路”,引導有序競爭勢在必行

  一些航運企業及航運管理部門負責人認為,長江應該是中國水運的“高速公路”,應該保證其高效安全。長江航運的惡性競爭導致企業效益下降,安全隱患增多,最終損害的是整個長江航運業以及長江經濟帶戰略。當務之急,是通過提高準入門檻和技術標準,加強對長江運力的宏觀調控,同時強化市場監管,營造更為公平的市場環境。

  一是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和技術標準,加強長江運力宏觀調控。

  一些航運管理部門負責人建議借鑒西方國家的管理手段,通過不斷提高節能減排、安全水準等門檻,控制新建運力流入,加速老舊運力淘汰,從而實現可控的良性發展。

  二是強化安全監管,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華中港航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立旭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船舶挂靠變成了“挂而不管”,這時常導致挂靠方與被挂靠方法律責任不清、安全隱患突出。建議航運管理部門嚴格清查挂靠行為,強化企業管理責任。

  三是加強監管,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多名受訪的國有航運企業負責人建議,一方面加強稅費監管力度,防範偷逃稅費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對不合理的行政規費進行清理,避免彈性執法現象,為航運企業營造更為公平的市場環境。(記者 韓振 蘇曉洲 史衛燕 王賢 楊紹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