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辭職市長梅永紅談轉型:能夠加入華大是自己福氣

  • 發佈時間:2016-03-30 15:32:58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李鋼  責任編輯:張少雷

  自從辭去濟寧市市長一職、加入深圳華大集團後,梅永紅很少出現在媒體面前,也始終回避“轉型”這一話題。昨天,華大農業集團成立暨精準農業創新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作為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的梅永紅袒露心聲,稱能夠加入華大集團是他的福氣,應該拋棄那種官本位的思想。

  談身份轉型:

  在此平臺發揮更大作用

  “我過去長期從事科技工作,主要是科技政策、科技戰略的研究,來到華大,是回到熟悉的業務當中來。”梅永紅説。

  他表示,自己曾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談過官員也是一種職業,然而過去人們的官本位思維根深蒂固。

  “官場上不少人把做官、做更大的官作為自己人生唯一的追求。但是社會已經多元化了,我們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崗位上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對我來説,華大這個平臺,可以讓我的積累和知識得到更多發揮,讓我為我們國家生命經濟特別是現代農業作出自己的貢獻。來華大剛剛過半年,我由衷地認為我這個選擇是正確的。華大是一支有活力、年輕的隊伍,能跟這樣一個隊伍一起來做生命科學和現代農業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我一生的福氣。”

  梅永紅説,他更願意談論他正在做的農業,而不是讓媒體糾結于他的身份轉型。

  談精準農業:

  中國農業會有更多驚喜

  梅永紅説,農業是永遠的朝陽産業,與生存品質、健康水準甚至是幸福指數息息相關。當越來越多的因素注入到傳統農業,越來越多新模式呈現出來的時候,就能看到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農業;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關注、投入,越來越多的現代生産要素的展露,讓農業成為一個可以持續增長的産業,成為一個可以解決更多就業的新興産業門類,中國農業必然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對於“精準農業”這個概念,梅永紅解釋説,未來的農業應該像工業生産一樣的精準,這是在國外已經實現的事情,而國內的農業還處於粗放型的階段。

  梅永紅舉例説,由於缺乏精確計算,目前所施的化肥和農藥,很多並未得到有效利用,而轉變成了污染;而精準農業,就是要計算出在一平方米內投入多少、産出多少,完全把工業甚至服務業的理念植入農業當中,通過更多數字化的模型或者概念讓農業整個生産和加工的過程變得更精準、更科學,這是中國農業所謀求的方向。

  “國外一些農業的精準化程度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一頭牛在哪兒,祖輩是誰,每天吃的是什麼東西,最後産生的奶或肉指標是什麼狀況,一目了然。現在與網際網路相結合那就更好了,我們不一定到現場去,直接到網上就可以了解它的全部檔案。”

  談基因技術:

  基因數據市場空間無限

  此外,梅永紅還談到,華大會利用世界先進的基因數據庫,創造一個新型産業。

  他説:“現在華大在做出生缺陷的檢測,無創産前檢測,已經突破了100萬例,這個數量在全球來看都是很大的。華大所形成的基因數據庫是居全球前列的。在未來的生命經濟時代,可以説數據為王,有更多的數據,我們就有了對一些問題、規律和功能的最精確的把握,基因數據所蘊含的應用空間或者市場空間將是無限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