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二群的多面人生:從銀行劫匪到地産大亨
- 發佈時間:2015-11-09 07:42:0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10月28日,被羈押在看守所的石二群接受媒體採訪。《鄭州晚報》記者 石闖 宋曄 攝
被抓前,石二群出席水屯商會2015年金秋助學儀式。資料圖片
石二群專門在樂龍小區中央,給自己建了一幢兩層的別墅。新京報記者 張維 攝
石二群當年搶劫的銀行已經被拆除,原址被高樓覆蓋。新京報記者 張維 攝
在小時玩伴眼裏,他是村裏的孩子頭,不愛學習;在工友眼裏,他要賬艱難、處處碰壁;在搶劫同夥眼裏,他心狠手辣,膽大心細;在商界夥伴眼裏,他人情練達,左右逢源;在普通民眾眼裏,他顧家本分,熱衷公益。從一個普通的包工頭到銀行劫匪,再到房地産大亨,電影劇本中的情節,成為現實版,十六年間,石二群走出了一條由搶劫、發跡、贖罪等關鍵片語成的多層面的人生路線。
10月21日13時。河南省駐馬店市樂山大道和洪河大道交叉口西北角的一處工地。工人們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剛剛走下賓士車的老闆石二群被突然出現的警察按住。後來流傳到網上的照片顯示,戴著黑色頭套的石二群雙手反銬,他的上衣被半捲起來,露出了肚皮。
一位目擊者説,石二群被抓的時候,很平靜,沒有掙扎。
一週後的10月27日,鄭州警方召開“1999.12.5”特大持槍搶劫銀行案新聞發佈會。警方介紹,1999年12月5日,5名犯罪嫌疑人持槍闖進鄭州一家銀行,打傷保安和銀行職員並搶走208萬現金後潛逃。
今年10月,這起曾驚動了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案件,終於塵埃落定。5名嫌犯石二群、李付利、余全收、陳德成、石新春被抓獲歸案。
16年前,石二群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包工頭,被抓前,他已是駐馬店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産大亨,名下多家公司,身家過億。
包工頭石二群
按石二群的講述,一年春節前,他跑到一個開發商家裏要欠的70多萬工程款。好説歹説,對方只願意給5000元。他試探性地問:“能不能多給一點?”對方只回了一個字:“滾!”
位於淮北平原的駐馬店市驛城區水屯鎮趙橋村大石莊,是石二群的老家。
和石家相熟的大石莊村民説,石二群父母都是當地農民。石二群出生於1962年,是家裏的老三,上面有大哥大姐,還有兩個弟弟。
村民説,上世紀70年代,大哥石佔群當兵回來,四兄弟就分了家。分家的時候,石二群和大哥鬧了矛盾,此後兩家幾十年都不説話,也不來往。
石二群分得了三間平房,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村民説,那時候的石二群,“瘦得不行,家裏窮到連媳婦都娶不起”。
在小時的玩伴李付強眼裏,石二群小時候學習不好,背著書包到學校去晃一圈就不見了人影。但他一直都是村裏的孩子頭,大家也都喜歡和他玩。
1980年,初中畢業在家種了兩年田之後,石二群來到了鄭州打工。跟著一個在建築公司上班的同鄉,學會了砌墻、粉刷的技術。
李付強説,1984年,頭腦活泛的石二群在鄭州當起了包工頭。召了不少小時候的玩伴一起打工。
“本以為能賺錢,誰知道經常要不來工錢。”跟著石二群去打了兩年工,李付強決定不去了。他説,經常看到石二群整夜整夜地坐在人家門口要錢,但對方理也不理。
10月28日,被羈押在看守所的石二群回憶起當年的境況,也感慨連連。按石二群的講述,一年春節前,他跑到一個開發商家裏要欠的70多萬工程款。去之前,他專門花了5600塊錢買了兩箱茅臺酒,兩條煙。好説歹説,對方只願意給5000元。他試探性地問:“能不能多給一點?”對方只回了一個字:“滾!”
還有一次,他要賬只要回來一個大哥大手機。
一年開學,大女兒要交500塊錢學費,石二群實在拿不出,跑去找孩子舅舅。舅舅説:“在鄭州混了那麼多年,連孩子上學的錢都拿不出來?”
石二群説,多次的碰壁,使他萌生買把槍嚇唬嚇唬開發商的想法,“好好要賬”。
1996年底,石二群跑到許昌買槍。卻被人敲詐20萬,對方稱如果不給錢,就把他送到監獄去。
為了付清這筆錢,石二群賣了老婆的首飾、項鍊,勉強湊了一兩萬,又借了親戚朋友的18萬。“300塊錢買的一輛自行車,最後也只賣了100塊。”
“沒有生存空間了”。石二群説,他於是有了搶劫的念頭。
當時的想法是,“幹一把”,就離開鄭州這個傷心地。
劫匪石二群
在開槍擊傷一名保安和一名銀行女職員後,他們砸櫃檯、搶錢、裝袋、逃跑。和石二群計劃的一樣,整個搶劫過程沒超過五分鐘。
1997年,石二群通過中間人,在許昌買了五把發令槍改裝的轉輪手槍。
1999年上半年開始,他一個人開始準備:在銀行周邊踩點、測量銀行玻璃的厚度、了解銀行作息時間、設計週密的逃跑路線……
1999年11月的一天,石二群把一起幹活的同鄉李付利、余全收、陳德成、四弟石新春叫到一起,商量“大事”。
聽到是搶銀行,其他四人不同意。石二群就跟他們説,是黑吃黑,是搶中藥城批發市場收的錢,四人最後同意幹一把。
1999年12月5日19時20分,五人來到鄭州市合作銀行管城支行中藥城批發市場分理處。余全收和石新春負責控制值班保安,石二群、陳德成和李付利負責砸銀行的防彈玻璃和搶錢。
在開槍擊傷一名保安和一名銀行女職員後,他們砸櫃檯、搶錢、裝袋、逃跑。和石二群計劃的一樣,整個搶劫過程沒超過五分鐘。
這起震驚全國的特大持槍搶劫銀行案引起了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幹、公安部部長賈春旺等領導的重視,並分別做出批示。
遺憾的是,當時的銀行監控攝像頭記憶體滿了,處於更換狀態,搶劫的一幕沒被錄上。這給鄭州警方破案帶來很大困難。這也讓一起原本簡單的銀行劫案,足足拖了16年才破獲。
案發後,鄭州警方只能根據現場嫌疑人使用的錘子、槍支、鞋印等物證來源,進行地毯式搜索。警方從被搶劫的儲蓄所之前的監控以及周邊單位調取的視頻,收集了168盤錄影帶,列出可疑人員158名。當年的辦案人員在接受採訪時稱:“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嫌疑人,非常難。”
按照計劃,石二群把搶來的208萬分批存進銀行。隨後,五人結伴去了雲南避風頭。
他們專門訂立了攻守同盟——忘記搶劫這件事情,包括家人也不能提起。“都發過毒誓,任何人都不能説搶銀行的事,媳婦也不能説。”
從雲南回到駐馬店,幾個人瓜分了208萬元。石二群自己分得120萬,其他四人合分剩下的錢。
他們統一口徑:所有的錢都是去雲南走私賺回來的。
按石二群的講述,他專門跑去靈山拜佛。希望佛祖保祐他,給他四年時間,給孩子們創造一個不錯的平臺。
之所以説是四年,石二群的解釋是當時就想如果能活四年就不錯了。“最開始的時候每天都會想著這個事,只要聽到一點動靜,我都會緊張。”
四年時間終於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在第五年的2004年,余全收因家裏經濟拮據,找到石二群和李付利,希望再幹一把。這次,他們決定搶從銀行出來的人。
一開始,李付利也加入,但到了銀行門口,李付利反悔不參與。石二群和余全收在信陽浉河區一家銀行門口,搶了一個拎著大包從銀行走出來的人。這次他們一無所獲,這個人是幫銀行修地毯的。包裏除了地毯墊,一毛錢都沒有。
這次搶劫,余全收被抓獲,石二群則成功逃脫。事後,李付利投案自首,余全收被判刑15年。李付利被判刑3年。
被羈押的石二群交代了這起此前不被警方掌握的余罪,他承認,當時信陽事發後,是李付利替他頂了罪坐了牢。
石二群説,有了這次“教訓”,他此後沒再敢作案。 “我很小心,我都防備著,準備隨時走。”石二群告訴記者,實際上,他也去過越南、緬甸、寮國踩過點,也知道從哪兒走,也計劃好了怎麼走。但是10年後就放鬆警惕了。
商人石二群
他對數字6有著特殊的愛好。第一輛車,專門挑了豫QHP006的牌子。第一個大型樓盤的竣工時間,也選擇在了2010年3月26日。
120萬贓款,給了石二群發跡的機會。
李付利等人拿著搶劫到的錢,娶媳婦、蓋房子、買摩托車,很快就花完了。石二群卻盤算著怎麼用錢生錢,找機會實踐他的資本杠桿原理——貸款、借錢,以融到更多的資金。
2000年,石二群拿出四十多萬元,在駐馬店買了一塊地,建了一棟小産權房和一棟辦公樓。結果賣不出去。最終賠了幾十萬元。
2000年前後,國務院剛剛撤銷駐馬店地區和縣級駐馬店,設立地級駐馬店市。駐馬店市規劃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的駐馬店建市伊始,房價還很低,房地産市場還沒發育。
建樓沒掙到錢,石二群又跑回老家承包魚塘。趙橋村村支書倪志振回憶,當時,石二群在村子附近的宿鴨湖旁邊買了三四百畝地,建起了池塘養魚。每到夏天,宿鴨湖就漲水,池塘都被淹了。倪志振有點想不通這門生意,“怎麼賺錢?”
石二群命運的轉捩點發生在2006年。這一年的6月16日,他註冊成立了吉安地房地産公司,石二群被抓後,有人從公司的名稱猜測石二群的起名初衷,“吉安地”意味著“吉祥安全的地方”。
他對數字6有著特殊的愛好。第一輛車,專門挑了豫QHP006的牌子。第一個大型樓盤的竣工時間,也選擇在了2010年3月26日。
樂龍小區是吉安地公司成立之後開發的第一個大型樓盤。一共建了6棟住宅樓,還有一些門面房。一位當時的樓盤銷售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樂龍小區是小産權房,“但是因為價格低,老百姓還是願意買。”樂龍小區的成功被駐馬店商界視為石二群房地産生意的第一桶金。
駐馬店市規劃部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説,2006年前後的駐馬店,正處在經濟建設的狂熱時期。“當時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勵建高樓,棚戶區改造,還鼓勵蓋這些(小産權)房子。”這位工作人員説,當時市裏的規劃、國土、房管各個部門的職權不太規範,執法沒法形成合力,導致無證建設比較多,也管不過來。直到2009年市政府出臺《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中心城區制止違法建設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駐政[2009]17號)》(簡稱17號文),小産權房的猖獗才有所緩解。
當時也是駐馬店房地産飛速發展的時期。一位房地産銷售人員回憶,2007年之前,房價一平米平均在1000元左右,之後快速上漲,翻倍。駐馬店市房管局一位工作人員對當年人們徹夜排隊買房的事情印象深刻。
石二群趕上了這個時候。在2006年和2007年間,他陸續開發了一些樓盤,有的一棟,有的兩棟,都是小産權房。石二群回憶説,那時候一年可以掙兩三千萬,有時候甚至一個月就可以賺上千萬。
由於已經過去近十年,當年石二群開發小産權房的生意成本已經無從知曉。他自述自己當時甚至不知道蓋房子還要納稅,曾因偷稅漏稅一次性被罰了300萬。
當地檢察機關一位幹部認為,因為項目違規,石二群沒有像其他開發商一樣討價還價,而是乖乖認罰,可能是他對執法機關恐懼和心虛的結果。
2009年,石二群又開發了第五大道小區,也是靠近駐馬店市委、市政府的黃金寶地。這個小區一共9棟樓。據業主介紹,這個樓盤證件齊全,2009年開盤時,一平米賣2600元,由於地理位置不錯,到現在已經漲到快4000元。
2013年和2015年,石二群先後註冊了第五大道商務酒店和多吉商貿公司。
在被抓獲前,石二群的公司輻射了房地産、酒店管理、物業管理、休閒農莊、外貿等多個領域。石二群稱,有一些他不是法定代表人,但有一定的股份,實際控制這些公司。
一位熟悉駐馬店商場運作的商人説,這也是石二群的精明之處,多註冊一些公司,既可以顯示實力,也可以項目擔保,融資都會容易很多。
霸道石二群
在建設樂龍小區時,石二群專門在小區中央,給自己建了一幢兩層的別墅。這幢別墅帶著一個花園,有五個車庫。業主們反映,這幢別墅堵住了原本規劃好的消防通道,還佔用了樓前三分之一的公用綠化帶。
在吉安地公司不少員工眼裏,石二群“對員工隨和”,“從不拖欠工資”,“過年過節都會發米和油”……
在駐馬店房地産商圈子裏,石二群也有著不錯的口碑。不少房地産商説,他出手大方,喜歡請客。
2009年4月,駐馬店驛城區召開的全區項目獎懲、全民創業、企業服務、科技創新、效能建設工作會議上,石二群被評為“全民創業模範”。後來,他還擔任了水屯商會的常務副會長。
但在高新區金河辦事處小界碑村吳莊村民組不少村民眼裏,石二群卻是個無賴,霸道蠻橫,是踩著他們的身體賺錢的。
當年樂龍小區的6棟樓就建在吳莊村民組的安置地上。2007年,吳莊村民組和吉安地公司約定,雙方聯合建房,村民組只出地不出資,房屋建成以後,吉安地給村民組相應的門面房。當年雙方簽訂聯合建房合同,約定好給村民組168米長的門面房。
但最終石二群違約,未能全部交付合同約定上的門面房。
11月3日,新京報記者在樂龍小區看到,大多數的門面房仍處於空置狀態,外墻的玻璃上落滿了灰塵,其中兩三間門面房的玻璃已經破碎,房子還是毛坯,裏面亂七八糟堆著一些裝修材料。
吳莊村民組村民覺得是石二群騙了他們。“當年合同上説得好好的,現在也不兌現,賺了那麼多錢不覺得良心不安嗎?”一位村民説。
吳莊村村民武枝梅告訴新京報記者,為了這些門面房,吳莊村民組和吉安地公司的官司已經打了三年多。現在還未有定論。
記者了解到,石二群在建樂龍小區時,還曾因急於開發吳莊村民組安置地,強行拆除了一處被法院查封的設施。駐馬店中院專門下發了(2007)駐法執字第107-1號拘留決定書,決定對他司法拘留十五日。
吳莊村民私下流傳著,是石二群買通了法院的關係,本來要拘留十五天,最後只拘留了一晚上就被放出來了。
駐馬店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實際情況是,石二群是被拘留了兩天。拘留後,石二群繳納了損毀查封物的25萬保證金,又獲得了申請人的同意,所以提前解除了拘留。
樂龍小區的一些業主也認為石二群霸道。在建設樂龍小區時,石二群專門在小區中央,給自己建了一幢兩層的別墅。記者注意到,這幢別墅帶著一個花園,有五個車庫。業主們反映,這幢別墅堵住了原本規劃好的消防通道,還佔用了樓前三分之一的公用綠化帶。
一位業主告訴記者,曾有業主跟開發商投訴,開發商的回復是:不想要,可以退房。
嫌犯石二群
石二群説,因為做下搶劫銀行大案,一輩子翻不了身,“現在被抓了,萬劫不復,後悔也來不及了。”
10月28日,被羈押在新鄭看守所的石二群被警方安排接受了媒體採訪。石二群穿著黑色運動服,個頭不高,敦實,黑胖,頭髮被剃短後,圓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橫肉。
石二群講述了他作案前後的經過以及案發後的逃亡歷程。對於此前有媒體報道石二群有4個老婆12個小孩的事情。石二群進行了否認,他承認他有四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在上大學,還有一個8歲的私生子。
石二群説,因為做下搶劫銀行大案,一輩子翻不了身,“現在被抓了,萬劫不復,後悔也來不及了。”
“我曾經計劃在58歲賺15個億,還差5年。” 石二群説,現在一切都泡湯了。
石二群被抓後,吉安地公司幾乎陷入了癱瘓狀態。石二群的侄子石勇告訴記者,目前員工人心惶惶,兩個大的項目都已經擱置。
石二群被抓的工地,正在建駐馬店市客運北站。目前一棟辦公樓的毛坯房已經蓋好,旁邊的主體樓還沒封頂。一位在工地上幹活的工人説,石二群被抓後沒幾天,工地也放假了,“包工頭擔心沒有人給工錢”。
石二群當年搶劫的銀行已經拆除,中藥材市場和批發市場也早已拆遷。當年搶劫的銀行原址——鄭州市紫荊山路和航海東路交叉西北口,現在已被一幢幢高樓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