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李嘉誠邁出境第一步:長和係重組新公司遷往海外

  • 發佈時間:2015-01-12 02: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李嘉誠邁出出境第一步

  重組長和係 新公司註冊地遷往海外

  9日,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兩大上市企業——長江實業(長實)及和記黃埔(和黃)宣佈業務合併、重組方案,兩集團資産最終將分拆為兩間以開曼群島為註冊地的新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和)與長江實業地産有限公司(長地),在港上市。

  其中,長和將持有目前長實及和黃(外界統稱“長和係”)的非房地産業務,而長地將持有並經營房地産業務。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嘉誠極力否認有意撤資香港,稱將註冊地移到海外只是為方便做生意。但香港媒體普遍認為,李嘉誠此舉是淡出香港的第一步。

  重組

  首次披露長和係內地土地儲備

  根據公告,香港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將進行業務合併及改組。未來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將合併成為兩家新公司:長和及長地。兩大集團以地産及非地産業務劃分,重組後的長和將持有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所有非房地産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和動産租賃業務(飛機租賃)。長地將持有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在香港、中國內地及海外的房地産業務。

  原長實股東持有的每一股長實股份將獲得長和股份,原和黃股東持有的每股和黃股份則將獲得0.684長和股份。重組完成後,所有新長和股東將就其持有的每一股長和股份獲得一股長地股份。換股比例按長實及和黃截至今年1月7日前5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而定,不含溢價。

  重組方案完成後,長和集團將成為規模更為龐大的跨國企業集團,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長地將成為香港最大的房地産上市公司之一,截至2014年11月30日,長實集團及和黃集團將轉讓予長地集團的房地産業務合共包括約佔170萬平方米的出租物業、面積約1700萬平方米可供發展的土地儲備(包括約1580萬平方米中國的土地)以及超過14600間酒店房間的應佔權益,長地屆時將成為香港最大的上市酒店業主營運商。

  回應

  新公司遷址是為“方便做生意”

  在這次公佈的一系列重組交易中,最受關注的是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兩大上市企業的註冊地將由原來的香港變為開曼群島。對此,有外界輿論指出,此次重組是變相遷冊。

  李嘉誠對這種説法並不同意。他在記者會上強調,長和及長地仍在香港上市,本次的安排主要是方便做生意。“過去10年,75%以上在港上市公司,都在開曼群島或其他海外註冊,這並不是對香港沒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

  “這75%的公司就包括了民企、國企,你説他們遷冊?”李嘉誠在發佈會上反問記者。

  根據安排,長實與和黃合併之前,李嘉誠還會將由李嘉誠家族信託持有的6.24%在加拿大上市的赫斯基能源的股權出售于和黃。對此,李澤鉅指出,“我們將赫斯基股權從海外拿到香港公司控制,這是對香港有信心才這麼做。”

  而據長實、和黃管理層解釋,新公司是海外註冊成立公司但在香港上市,選擇在開曼群島註冊主要是出於重組的技術性考慮。

  管理層表示,由於此次重組交易額巨大,涉及分派新公司長地的實物股票,而根據香港有關法規,這對於在香港註冊的公司是不被允許的,這是選擇開曼群島成立及註冊的最主要的技術性原因。

  此外,選擇開曼群島註冊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香港註冊成立的公司,可分派的股息及股份須受制于可分派的盈利儲備,而香港公司條例規定,旗下控股公司的盈利、財務投資出售盈利都不列入盈利儲備,令財務彈性受阻,相反,開曼群島註冊及成立公司不受此限。

  回顧

  曾辟謠稱長實和黃絕不會遷冊

  2013年8月,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相繼宣告或將拋售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和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涉及金額約為410億港元。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李嘉誠旗下的“長和係”一直在歐洲拓展並購業務。僅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四宗海外並購共耗資248.7億港幣。而英國媒體更稱,李嘉誠要並購“整個英國”。有報道分析稱,李嘉誠“棄港投歐”意圖越來越明顯。

  對此,香港長和係主席李嘉誠2013年9月17日在港表示,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絕不會將註冊地遷往別處,相信多年後仍會屹立於香港,“我愛香港、愛國家,長實和黃絕對不會遷冊。”

  關於出售旗下百佳超市一事,他表示這是商業決定,集團“有買亦有賣”,例如2012年3月就以40億港元收購位於葵涌的亞洲貨櫃碼頭。過去10多年間,集團至少在4個國家出售了價值數千億港元的海外電訊業務。集團將來不一定只出售香港及內地項目,也可能會出售部分外國項目。

  但是有人提供了另外一組數字,2010年,和黃稅前利潤為392億港元,其中香港佔比30%;2012年增長至583億港元,但香港佔比下降至16%。歐洲業務帶來的稅前利潤則由2010年的佔比17%,增長至2012年的34%。細心的投資者還會發現,長江實業從2012年11月以來便沒有在香港買地的動作。在這些數據面前,李嘉誠説他沒有撤離香港,似乎很難讓人信服。

  針對外界的指責,備受壓力的李嘉誠2013年底通過內地的南方報業發聲,表示自己心繫祖國,絕不會撤資。百佳的出售隨即宣告終止。

  分析

  香港社會對李嘉誠重組長和係有不同看法。香港經濟學者關焯照説,長實與和黃近年不斷出售資産,再加上這次重組,讓人覺得李嘉誠可能對香港有少許意興闌珊,有淡出香港的考慮,這次可能只是淡出的第一步。他説,需要留意未來長和會否再更改上市地點,也要關注其他華資財團、大家族是否會效倣李嘉誠的做法,將公司註冊地改為外國。不過,香港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張華峰説,公司註冊地並不重要,是否在香港投資才最重要,而李嘉誠此前已經承諾不會減少在港投資。

  不論是大陸還是香港,李嘉誠的投資似乎都是建立在一個非常有利的政治、經濟大環境下的,李嘉誠一直強調的所謂“安全”,其實就是一種“壟斷”,因為在市場中,只有“壟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其投資的最大安全,而壟斷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與高層的關係,而發展與高層的關係則需要準確把握高層的政治經濟發展導向。

  新一屆政府旨在打破行業的壟斷格局,全面激活中小企業發展活力,這一點其實是與李嘉誠家族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悖的,因為這樣的經濟環境無法為李嘉誠提供他所謂的“安全”投資環境,“撤資”也就在所難免了。無論是香港和內地,李嘉誠是找不到之前的那種“安全”的感覺了,體現在細節上,就比如他跟梁振英之間的“矛盾”上。當年李嘉誠就曾經和賭王何鴻燊説過,如果梁振英當選,他將會撤資。

  而香港方面,李嘉誠的“大靠山”匯豐銀行似乎也不再看好其在香港地區的業務,去年開始陸續清空了其持有的15.57%的中國平安H股股份以及8%的上海銀行全部股權,2013年底以來更是持續下調對香港的經濟預測,香港經濟逐步失去匯豐的支援。李嘉誠一定早有準備,陸續撤資也是遲早的事。

  所以説,加速“撤資”的李嘉誠並非只是在經濟層面上不再看好大陸和香港地區的業務發展,更重要的是兩地的投資環境不再符合李嘉誠一貫的投資理念,李嘉誠不過是想找個更舒服的投資環境。至於“撤資”香港到英國,李嘉誠更多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又要到一個新的環境,又要開始發展新的“靠山”。

  撤資因 找不到安全感

  連結

  “避稅天堂”開曼群島

  開曼群島是英國在西加勒比群島的一塊海外屬地,由大開曼、小開曼和開曼布拉克3個島嶼組成。開曼群島完全沒有稅收,無論是對個人、公司還是信託行業都不徵任何稅。所以開曼群島被稱為一個真正的稅務避風港。開曼群島在1978年獲得一個皇家法令,法令規定永遠豁免開曼群島的繳稅義務,目前這個法令繼續有,是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和“避稅天堂”。

  一般來説,在開曼群島註冊適用於希望擴大股東基數,或是準備國際並購的企業,因為開曼無外匯限制以及稅收中立的法規,都容易讓企業的國際交易中的資金流動更為靈活。(鐘和)

  “過去10年,75%以上在港上市公司,都在開曼群島或其他海外註冊,這並不是對香港沒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李嘉誠

   從2000年起,佈局“購買英國”

  已經或即將控制英國天然氣近1/3的市場,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此外,港口、機場與金融市場業務也在李氏收購範圍之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