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將能買到正品便宜“洋貨”湘潭保稅區運作
- 發佈時間:2015-04-22 10:38:05 來源:華聲線上 責任編輯:吳起龍
4月20日上午,在湘潭綜合保稅區大門前,長沙海關關長黎對貞下達通關指令,十幾臺集裝箱貨運車魚貫駛入閘口,標誌著湘潭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作。此外,衡陽綜合保稅區已經運作半年,並宣佈今年進出口貿易額要突破100億美元;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1期工程建設得熱火朝天;長沙也擬設立黃花綜合保稅區……我省的綜合保稅區建設進入集中爆發期。
市民將可“低價”購買境外商品
“保稅”是指海關對進入保稅區的貨物暫時不收稅,但保留徵稅的權利;根據保稅區的貨物是要出口還是轉銷國內市場,海關再決定免稅還是徵稅。
湖南可可進出口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國外進口嬰幼兒食品、用品,銷往國內20多個省市。過去,公司每次從海外採購商品,都必須在通關時一次性繳清8%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進口一億元貨物,稅金高達上千萬,這種情況經常遇見。”公司負責人葉偉告訴記者,沒有綜保區,企業得預留大筆納稅資金。
4月20日,可可公司將十幾個集裝箱的貨物放進綜保區倉庫,這批貨物就相當於還在境外,今後賣出去多少,就交多少稅。“小量多次交稅盤活了流轉資金,比一次性足額交稅划算得多。”葉偉説。
“對‘兩頭在外’的企業尤其有利,完全免除了關稅和增值稅。”黎對貞表示,湘潭綜保區封關運作後,我省外貿最發達的長株潭城市群就有了第一個綜保區,這對全省的進出口都將産生明顯利好。
據了解,湘潭綜保區正在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中心,預計兩年內投入使用,同時,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也在積極申報中。這意味著,今後湖南人不出省就能直接接觸正宗“洋貨”,並以出産國售價購買,僅交納少量行郵稅,且商品品質比網上代購、海淘等更可靠。
衡陽出口額激增兩倍
2014年9月9日,全省的首個綜合保稅區在衡陽封關運作。不到4個月,衡陽綜保區進出口額達到36.4億元人民幣,貢獻了該市全年外貿總值的20.1%,僅12月,綜保區進出口額就有9.1億元人民幣,佔衡陽市當月進出口總額的38%。從衡陽海關發佈的數據看,2014年衡陽市第四季度進出口額猛漲到81.2億元,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倍。
2014年,衡陽市憑著180.8億元的外貿總額,超越了外貿額長期在前的湘潭、郴州,不論增速和數額都躍居全省第三,增速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8.6個百分點。
綜保區來了,自貿區還遠嗎
如果以我省首個綜保區封關運作時間為節點,往前看,鄰省湖北、重慶、貴州、廣西、廣東、江西早已各有綜合保稅區;往後看,廣東、天津、福建三地以綜保區為基礎建設起來的自貿區進入掛牌倒計時,“自貿區2.0時代”呼之欲出。前有“強敵”,後有“追兵”。
“今後招商的壓力越來越大。”湘潭綜保區經濟發展招商局的辦公人員並不隱瞞自己的憂慮。實際上,全國的綜保區都進入集中爆發期,依靠政策優惠吸引投資的作用進一步被弱化。
“到如今,綜合保稅區之間短期競爭不可避免,最終解決的方向是發展自貿區。”省口岸辦主任徐雙榮認為,湖南是內陸省,外貿總量不大,外向型經濟不夠發達,所以眼下十分有必要大力建設綜保區,“‘築巢’才能‘引鳳’,不可能等著鳳凰先來。”
徐雙榮分析,“越是內地,越需要自貿區,湘潭綜保區封關運作為我省創建自貿區奠定了基礎。長沙黃花綜保區將是另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