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區域産業 > 正文

字號:  

榕漁業經濟正大步邁向國際化

  • 發佈時間:2014-11-20 09:33:19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作為海絲重要門戶的福州,也是全國重要的水産品集散地和消費城市,隨著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的上線試營業、境外養殖基地的大幅提速等

  核心提示:經過長期發展,福州的漁業經濟擁有多項傲人成績:去年全市遠洋漁業産量22.79萬噸、産值22.15億元,全年産量位居全國第一;馬尾海峽水産品交易中心成為全國最大的海産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量約200萬噸。不過這些亮麗的數據很快將進一步被刷新。記者了解到,隨著首個海交品交易所——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的試營業,水産品交易將由傳統的“鋪位經濟”向“席位經濟”轉變,吸引世界各地的海産品龍頭企業入駐。此舉將助推福州物流、冷鏈、漁業科技等配套産業鏈再上新臺階。此外,在匯集全球各地漁貨的同時,我市水産養殖企業已經大膽出海,發力建設境外養殖基地,今年僅在印尼的三個養殖基地就新建蝦池3600畝,大規格海水網箱1700多個。

  海産品交易額有望被刷新

  本月初位於馬尾的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開始上線試營業。近日記者前往探訪,在交易所大廳上方,記者看到電子螢幕上顯示著對蝦、魷魚、帶魚、海帶等各種數據,令人目不暇接。“目前仍只是試運營,還未正式上線交易,會員單位暫無法通過交易所進行買賣。”交易所主席江雄告訴記者。

  不過過不了多久就將有會員單位嘗鮮這種新型交易方式。目前市民比較熟悉的秋刀魚、大黃魚、帶魚、魷魚、對蝦、海帶、紫菜、鯰魚和魚粉共9大系列的海産品已被設計成電子合約,這些合約將正式在交易所掛牌交易,共涉及300多個品種。“初期先推交易量大的合約,後續還會有更多的電子合約品種陸續設計並推出。”交易所相關人士對此表示。

  對於買賣雙方而言,通過交易所平臺做生意意味著交易方式的轉變。傳統海産品交易基本是在現貨市場點對點交易,屬於典型的傳統“鋪位經濟”,一旦合約可以正式交易,買賣雙方就會通過在交易所的席位進行交易。買方如看中賣方掛牌品種報價,就可點擊品種、數量並直接下單,然後再到國內就近的冷凍倉庫提貨。該交易模式對於貿易商而言可減少倉儲、物流成本,從而降低海産品終端零售價格。

  對於交易雙方還有一個便利,就是不管外匯市場上美元如何波動,交易雙方可直接用人民幣結算,從而減少美元匯率波動造成的匯率間接損失。

  目前福州馬尾海峽水産品交易中心是全國最大的海産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量約200萬噸,全年交易額超300億元,約佔全國海洋漁業生産總值的9%,規模位居全國第一。不過該交易額在未來有望被新的交易模式所刷新。“有了這樣的基礎,平臺一旦正式運作,交易所年交易額有望大大超過300億元。”交易所負責人對未來信心滿滿。據其介紹,除了總部設在福州外,交易所擬在東盟10個國家各設一個分支機構。

  助推漁業上下游産業升級

  交易所實行合員制,吸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海産品生産、加工、貿易企業及擁有大宗海産品和海産資源的龍頭企業為會員。會員單位主要包括賣方和買方會員。賣方會員多是一些捕撈和養殖龍頭企業,買方會員則主要是一些貿易商。目前已達成意向的會員約有100多家,其中也包括東盟一些國家的會員。據了解,東盟地區約60%的遠洋漁貨都通過海峽水産品交易市場向全國流通。

  除了國內和東盟的會員單位外,全世界符合條件的漁業企業都可以加入成為交易所會員並掛牌交易,這樣今後世界各地的海産品都可以匯集在一起,進一步豐富現有的海産品品種。

  “近日交易所剛接待了來自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的參訪客戶。”交易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參訪團由福州當地一家遠洋漁業公司人員介紹並陪同參觀,此次率隊參訪的是馬達加斯加漁業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該國漁業資源相當豐富,有螃蟹、海蝦等經濟型海産品。

  事實上,後續的大文章需要進一步做大。業內人士表示,福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也是全國重要的水産品集散地和消費城市,水産業已發展成為福州市的支柱産業。交易所在方便買賣雙方交易的同時,也將搭建一個大數據服務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有望打通漁業上下游産業鏈,包括物流、冷鏈、漁業科技、金融服務、漁業人才等配套行業,從而助推福州整個漁業産業的升級和完善。

  境外養殖規模大幅提速

  在開設交易所擬引進世界各地會員的同時,我市水産養殖企業也已大膽出海。隨著灣內養殖規模的飽和,近年水産養殖企業紛紛拓展灣外養殖,其中部分水産養殖企業更是到境外尋找新的商機。目前福州漁業企業已在印尼瑟蘭島、金馬安、巴淡島和緬甸維桑建立了4個境外漁業養殖基地,簽約項目總投資5億多美元,面積近9000公頃,為全國率先拓展境外養殖積累經驗。

  福州市漁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韓敏生表示,今年水産養殖企業在境外加速發力,僅印尼瑟蘭島、金馬安、巴淡島三個養殖基地年內就新建蝦池3600畝,如今已投産的對蝦養殖面積為4500畝,投放南美白對蝦苗5.4億尾,累計收成商品蝦1.55萬噸,産值7億元。此外,新建成大規格海水網箱1720個,投産網箱712個,投放龍膽石斑、老虎斑、金目鱸等魚苗15.7萬尾。

  去年恒盛昌(福建)投資有限公司和印尼材源帝集團共同投資在印尼馬魯古省瑟蘭島建設對蝦養殖基地。昨日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計劃在瑟蘭島建設7600公頃的對蝦養殖基地,其中蝦池面積約為4000公頃,其他的將建設加工等配套設施。記者了解到,該養殖基地為熱帶雨林氣候,適宜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建成投産後,預計年産22.5萬噸南美白對蝦,經速凍加工後運回國內投放市場。

  除了到境外養殖外,水産養殖企業還到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拓展灣外養殖規模。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僅羅源縣在省外等地白對蝦養殖面積就達11.5萬畝,預計總産量4.5萬噸,産值達10億元。據了解,我市省外漁業水産養殖規模已與本地養殖規模相當。遠洋漁業産值領先全國

  比水産養殖企業更早走出去的是遠洋漁業公司。它們到印度洋捕撈金槍魚,到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公海捕魷魚。近年來,福州遠洋漁業勢頭強勁,保持全國領先,遠洋漁業船足跡遍及三大洋及20多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去年福州擁有遠洋漁業企業15家,遠洋漁船隊395艘,全市遠洋漁業産量22.79萬噸,産值22.15億元,全年産量位居全國第一。記者了解到,連江縣也在著力發展遠洋捕撈。去年前三季度連江縣就有37艘遠洋漁船投入生産,總産量達35052噸,産值42062萬元。

  截至目前,福州在印尼、緬甸、毛里塔尼亞、幾內亞比索等國建立了7個遠洋漁業捕撈綜合基地,2012年被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純天然遠洋捕撈産品産銷基地”稱號。

  “今年初以來,我市遠洋漁業發展勢頭良好,産業規模繼續壯大,新漁場開發成效顯著。”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外派遠洋漁船434艘,比去年新增39艘,同比增長9.9%。

  “漁業品牌之都”地位顯現

  據介紹,福州海域總面積10573平方公里,與陸地面積相當,全市島礁864個,全市大陸岸線長920公里。曲折的海岸線造就了羅源灣、福清灣、湄洲灣三大深水良港。這裡擁有1580種海洋生物種類、100多种經濟價值較高的海洋魚類,每年創造著全省三分之一的海洋經濟總量,多項海洋産業産值、海産品産量居全省首位。據統計,2013年福州市海洋生産總值1585.05億元,佔全省的27%,全市GDP的33.9%;2013年全市漁業經濟總産值904.65億元,佔全省漁業經濟總産值比重45%,佔福州大農業比重57%,全市水産品總量和漁業産值歷年均居全省第一。

  其中連江縣水産總量連續多年名列全省第一、縣級全國第二。連江縣全縣海域面積3112平方公里,大小島嶼82個,全縣共有漁業鄉鎮13個,漁業村105個,漁業人口19.13萬人。2013年全縣水産品産量達81.48萬噸,比增6.83%,其中海洋捕撈30.18萬噸,比增1.08%,水産養殖50.69萬噸,比增10.64%,水産品加工量47.4萬噸,比增8%。

  這些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為福州開拓海洋征程打造了天時之利。如今從耕海牧漁、海水産品深加工到發展休閒漁業,從加快建設港口到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從加快海洋優勢産業升級到重點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福州正深入經略海洋,建設“海上福州”。

  在此背景下,水産養殖業正從傳統型向高效生態型産業化方向發展,形成了鮑魚、海帶、南美白對蝦、鰻鱺、海參五大優勢養殖品種的産業集群。鮑魚年産量3萬多噸,佔全國三分之一,連江縣更是被授予“中國鮑魚之鄉”的稱號。

  此外,福州漁業品牌建設碩果纍纍。“魚丸之都”“中國金魚之都”“中國鰻鱺之都”等稱號正讓福州“漁業品牌之都”的地位逐漸確立。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表示,全市已有9家企業被評為中國名牌、中國名牌農産品或中國馳名商標,4個特色品種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或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家企業獲得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稱號。目前我市正積極打造“10+1”福州市級漁業品牌,促進福州金魚、福州烤鰻、福州魚丸及連江鮑魚等優勢品牌向規模化、産業化方向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