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煤炭業務急速擴張終嘗苦果 六年擴張115倍
- 發佈時間:2015-05-09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4月29日公佈的《華電集團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顯示,“煤礦並購違規、國有資産流失”是中央巡視組在華電集團巡視出的主要問題。
目前,華電集團有8個二級單位在9個省區控股56個煤礦,華電集團控、參股的煤炭資源儲量已經超過226億噸,控、參股的煤炭産能已經超過6500萬噸/年。
華電集團回復《中國經營報》稱,華電集團已將巡視整改視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針對煤炭業務的改革則是重中之重。有知情人士則透露,華電集團對煤炭資源的改革將按照兩權分離方式推進,所有煤礦未來交由華電煤業管理。
“1億噸”激進擴張
華電集團董事長李慶奎此前曾公開表示,華電“煤炭産業從零起步,産量由2009年的39萬噸,增至2011年的2260萬噸,三年時間增長57.9倍”。而2014年華電煤炭産量已增至4478萬噸。由此可知,在2009年至2014年的6年間,華電煤炭産量猛增115倍。
公開資料顯示,華電集團在2008年面對虧損68.6億元的嚴峻局面,在編制“2009~2013年發展綱要”時,確立電為主體、煤為基礎、産業協同的發展思路,時任董事長雲公民提出了“到2013年控、參股煤炭形成産能1億噸以上”的目標。
儲量、産能、産量是考量煤炭業務的三個指標。儲量方面,華電集團早在2010年年底控參股的煤炭資源儲量就已經達到226億噸。産能方面,公開數據顯示,華電集團在2013年年底控參股的煤炭産能已達6495萬噸,但2014年該數據沒有提升。産量方面,華電集團2014年煤炭産量4478萬噸,在五大發電企業中位列第四。
截至2014年年底,華電集團共有56家二級單位,其中,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華電集團旗下的華電煤業、華電國際、華電能源等幾家公司手中。
來自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的《華電煤業集團有限公司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華電煤業控制煤炭地質儲量211.41億噸。有數據亦顯示,華電煤業2013年的總體産能利用率約為45.7%,原煤産量超過2600萬噸。
根據華電國際2014年業績報告,該公司控參股煤礦企業共計16家,累計擁有煤炭資源儲量約22億噸,預計擁有煤炭産能約1000萬噸/年。
華電能源的相關資訊也顯示,該公司擁有黑龍江黑河市興邊煤礦、黑龍江雙鴨山市集賢長髮煤礦、內蒙古天順礦業3個控股煤礦。
雖然未能達到産能觸及1億噸的目標,但華電集團在煤電一體化的道路上,的確已涉水很深。
“主力大礦如今也虧損了”
實際上,五大發電集團煤炭業務都曾經歷類似的擴張之路。
數據顯示,五大發電集團的煤炭總産量在2008年只有8784萬噸,到2011年猛增至2.26億噸,此後放緩,2012年、2013年、2014年的産量分別達到2.36億噸、2.5億噸、2.68億噸。
與此同時,五大發電集團煤炭業務利潤總額2011年達到101億元,2012年也有70億元,但到2013年首次出現24.4億元的虧損,2014年虧損繼續。
“2014年我們大礦盈利、小礦虧損。今年以來,兩個主力大礦也開始虧損。新一輪降價後,預計虧損面將持續擴大。”華電集團煤炭産業部相關負責人曾透露,“目前,我們一半的煤礦處於停産狀態,如果煤價繼續下跌,很可能將全部退出沒有邊際貢獻的煤礦。”
該負責人還透露,華電集團已經制定煤炭專業化改革方案,大體思路是按照兩權分離的方式推進改革,所有煤礦將移交華電煤業管理,涉及基建、投資等重大事項,則由華電煤業和原資産方協商決定;改革以後的華電煤業將設立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等區域分公司。
2015年,華電集團煤炭業務較為確定的目標包括:將貴州的26個煤礦整合、減少至11個;在山西建設已經獲批的2個坑口電廠,加快推進煤電一體化;將煤炭自給率提高到50%。
兀然發現煤炭業務變成無底洞的同時,中央巡視組也在對華電煤炭業務提出多項意見。
早先發佈的《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向華電集團反饋專項巡視情況》顯示,華電集團主要存在“並購中規劃管理嚴重缺失,存在諸多亂象”、“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盡職調查流於形式”、“違規支付並購款,違規向民營企業讓利,造成國有資産流失”等問題。
對照前述《通報》,華電集團上述問題其實主要集中在最近幾年激進擴張的煤炭業務板塊。目前,華電集團在巡視整改的壓力下對於煤炭業務的口徑已經發生逆轉,強調在編制《煤炭産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時“堅持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原則,遏制盲目擴張、無序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巡視期間,相關媒體曾質疑“華電能源2.8億元間接控制煤礦,發電企業關聯人隱現”。
記者致函求證違規並購和有關處分的進一步資訊,但華電集團表示巡視整改情況已于4月29日公開通報,其他無可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