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藥品兩年價格翻番 藥價放開不等於監管放開
- 發佈時間:2016-02-05 07:39: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從2015年6月開始,國家取消了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希望通過提升藥企生産低價藥的積極性,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然而記者近日在湖南、福建、上海等地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藥品價格較為平穩,但也不乏迅速漲價的常用藥。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藥品的價格在短短幾個月竟然翻了十倍。此外,一些低價藥屢屢斷貨,藥企“哭窮”説生産不起,背地裏卻“抱團”協議漲價,導致患者用藥成本增加。1月28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調查處對5家國內公司因在藥品別嘌醇片上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開出2016年首張罰單,合計罰款399.54萬元。
專家表示,藥價放開和反壟斷監管都是在護佑市場的正常秩序,讓藥價在改革過程中逐漸恢復到市場正常水準,既不畸低,又不猛高,在法律框架中行事。
兩年價格翻番,藥價上漲竟因為“協議”
記者發現,地高辛這種心臟病治療藥品,以前100片裝的是8元多一瓶,現在則是88元一瓶,價格已經漲了10倍多。長沙心臟病患者李大爺對記者説:“老病人需要經常吃這種藥,藥價漲得快讓人吃不消啊。”
一位資深內科醫生告訴記者,除了地高辛,用於預防、治療白血球減少症及血小板減少症的利可君片(又名利血生)也漲價不少,20mg*48片裝的利可君片漲到42.8元一盒,價格比以前翻了一倍。還有治療心衰病人的搶救藥西地蘭注射液(2毫升*5支裝)去年是22元多,現在漲到50元了。
“別嘌醇片”是治療因尿酸過高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痛風的常用藥物。早在2015年6月,就有不少患者發帖稱,“別嘌醇片”忽然從幾塊錢一下子漲到了二十多元,“上個月去買還是20多元呢,這個月又漲了。”一位患者説。
記者了解到,全國獲得批准文號的“別嘌醇片”生産廠家有15家,2012年至2013年實際有7家企業生産別嘌醇片;2014年以來實際只有重慶青陽、江蘇世貿天階、上海信誼聯合三家企業生産別嘌醇片。
而這三家,此次都在發改委的罰單範圍內。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重慶青陽及其關聯銷售公司重慶大同、江蘇世貿天階、上海信誼聯合別嘌醇片獨家經銷企業商丘華傑,先後四次召開會議,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統一上漲別嘌醇片價格,同時協議分割銷售市場。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調查二處處長徐新宇介紹,2014年4月,當事人經過協商,決定將當時售價為10元的別嘌醇片銷售價格提高到不低於18元,後來又提高至23.8元,到2015年4月又決定在被列為低價藥的省份,提高售價至不低於50元。
其實,早在2015年7月“別嘌醇片”等28種藥物,就因為“明顯漲價”被江蘇物價部門“點名”。這28種藥物中,有些從原零售價格7.0元/瓶左右,漲價後超過100元/瓶。
上海信誼聯合回應表示,由於別嘌醇片原料供應商具有唯一性,曾一度出現原料漲幅較大、供應緊張情況,從而影響産品正常生産。為確保市場供應,不得不接受原料大幅漲價要求。在此過程中,本公司從未考慮排除、限制競爭,也並無獲取壟斷利潤,更無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主觀因素及行為。
一面“哭窮”一面壟斷,價格放開不是“任性有理”
記者調查發現,政府在放開藥價後,由於引入了市場競爭,生産廠家多、同質化嚴重、依靠回扣獲取市場份額的藥品價格有走低的趨勢,一定程度上遏制藥價虛高。
但讓人擔憂的是,目前,仍然有一些“廉價藥”處於嚴重的“市場失靈”狀態。部分低價藥的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在基本藥品限價和藥品採購低價中標的現行制度下,企業為了中標一味地壓低價格,導致藥品生産成本倒挂,藥品的中標價甚至低於成本價格。
岳陽市衛計委副主任胡小軍認為,政府放開藥價後,部分低價藥價格上漲,有利於提高企業生産微利藥的積極性,但目前一些企業為了中標,出現了刻意壓藥品低價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一旦中標後又因為價格倒挂等原因不生産、配送低價藥,讓醫療機構陷入被動局面。
“其實,原料藥的壟斷經營已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國內一名原料藥企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不少低價藥品原料藥只有兩三家企業生産,是因為不少原料藥的上游化工産品跟很多年前比,價格上漲很厲害,比如合成原料藥的原料、中間體等,以及有人力資源和環保成本等,只有少數企業還在堅持生産。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説,原料藥之所以不像藥品有最高零售限價,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以市場競爭為導向,很少有政府干預,但有的産品確實存在幾個廠家獨大或者寡頭,貿易公司抬高價格在局部領域還比較嚴重。
國家放開低價藥定價的初衷,是部分低價藥品企業長期虧損,導致患者用藥不便的情況。不少患者記憶猶新,放線菌素D、西地蘭、促皮質素等低價藥品,就常出現頻頻斷貨、患者斷藥的現象。
可是“好經”卻被個別企業念歪。一面是個別企業頻頻“哭窮”,旗下低價藥供應不足,是正當市場行為的“有理漲價”;另一面又是這些産品大多是獨家藥或兩三家批文的藥品,企業很容易就能達成任性漲價的“抱團”壟斷協議,損傷患者的經濟利益。
業內人士表示,相比製劑行業,原料藥利潤不如前者,一些低價藥品價格倒挂的現象在價廉物美的老品種中常常看到。原料藥快速漲價和壟斷的現象都有,但不是普遍現象,而且一般都是口頭協議,“對於這種人為和主觀的‘抱團’漲價,確實應監管出手。”
防止市場惡意操作既別“降價死”又不能“衝上天”
面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不正當競爭問題,如何保障患者用藥安全、連續,一手解決市場經濟下的成本回歸,另一手杜絕“抱團”漲價的任性壟斷,成為監管難題。
“針對漲價離譜品種,應形成持續調查態勢。”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表示,低價藥合理上漲是可以的,但漲多少價格部門需要有個數,對於實在離譜的品種,物價部門應該去了解和前後對比一下,比如原料漲價佔多少比例,生産工藝改進佔多少,通過日常監督來排查一些苗頭,進行預警。
許銘建議,作為政府部門,可以依賴反壟斷法,誰打破市場秩序、破壞正常經營環境,對誰進行處罰。同時,作為行業組織,應做好企業自律行為,加強企業法律意識、合規意識,把更多精力放在轉型上,而不是市場小動作上。現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歐美、印度、以色列企業都很有優勢,而且有些還比國內企業便宜,下一步國內藥企要從大宗原料藥向特種原料藥,從原料藥向製劑,從普通製劑向原研藥,加快轉型。
而且,除了上述出現的“串通漲價”現象,還要防止出現獨家藥的壟斷行為。例如只有一家企業生産的獨家藥,會不會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對於這些問題,反壟斷利劍也會“常磨常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