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精準醫學”有望寫入國家“十三五”科技規劃

  • 發佈時間:2015-04-29 10:52: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精準醫學”得到政府高層重視,批示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組織專家論證,“精準醫學”有望寫入國家“十三五”科技規劃。此外,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3月底公佈了首批腫瘤高通量基因測序臨床應用試點單位名單。衛計委指出,通過試點做好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的驗證與評價,逐步完善相關技術規範,提高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在腫瘤診斷與治療方面的應用和管理水準。

  擬入“十三五”科技規劃

  國家衛計委科教司司長秦懷金近日透露,國家衛計委最近會同科技部等部門,聯合一批頂尖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中國的精準醫學計劃。國家層面通過組織專家論證和討論,一致認為現在開展精準醫療研究是整個醫學界的重大機遇。應抓住這個機遇,按照中國的需求,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研究和計劃,搞好頂層設計,並進行系統謀劃。

  “很多科學家提出,精準醫療可以推動整個生物醫藥産業的發展,同時要充分考慮法律法規制度環境。”秦懷金錶示,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希望,將精準醫學發展計劃列為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中的一項。

  精準醫學系統整合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醫學方法,致力於科學認知人體機能和疾病本質,促進疾病防治的策略、路徑、方法,實現有限的衛生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的群體健康效益。2015年,美國提出開展“精準醫療計劃”,讓這一名詞迅速進入公眾視野。

  腫瘤檢測市場先行

  短期來看,個性化醫療相關技術和産品對相關公司的收入貢獻有限,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增量可觀。

  目前,國家衛計委允許懷孕12周以上的高危産婦利用基因測序技術進行無創産前篩查。以這一項檢查為例,我國每年新生兒數量約1600萬,按10%的市場滲透率,3500元/人次計算,市場空間約56億元/年。隨著技術的發展,成本繼續下行將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

  考慮到每年三四百萬的癌症發病人數,基因測序的應用空間更加巨大。根據《世界癌症報告》統計,2012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佔全球發病的1/5。

  業內人士表示,對這類惡性疾病的治療,一方面是加大治療藥物的研發突破,另一方面應從精準治療角度進行治療技術的突破。當前的腫瘤治療正逐漸從宏觀層面對“症”用藥,向更微觀的對基因用藥轉變,實現“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精準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一個趨勢。目前國內多家基因公司進入腫瘤檢測市場,爭奪這塊大蛋糕。

  在腫瘤個體化治療領域,國家衛計委此前僅批准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檢驗所、北京博奧醫學檢驗所和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從事該業務,三者皆為政府背景,開展進度緩慢。3月底國家衛計委公佈首批腫瘤高通量基因測序臨床應用試點後,部分公司加快佈局,華大基因旗下華大醫學的進展最為快速。公司目標客戶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輔助治療、預後監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