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國産醫療設備迎來春天?

  • 發佈時間:2014-09-19 09:34:20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進入初秋,得知“新醫改”政策推動醫院醫療設備實現國産化的消息後,對於多年在天津、河北等地從事國産醫療設備銷售的經理趙海燕來説,無疑是個大好消息。“經過了數十個難熬的伏天,終於迎來了秋高氣爽。”在趙海燕看來,這個推動醫療器械設備實現國産化的醫改政策如果能切實落地,他們的高端醫療設備就可以打開市場,經過一冬天的磨合,企業或將迎來自己的春天。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召開推進國産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會議,大力倡導使用國産醫療設備,重點推動三級甲等醫院應用國産醫療設備。此前,5月28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強調進一步加大醫藥産品研發的組織推進力度,重點做好基本醫療器械産品國産化工作。

  一直以來,對於國産醫療器械在三甲醫院“遇冷”,醫院和企業“婆説婆有理、公説公有理”。

  趙海燕告訴記者,他們以前多次到府推銷談合作的三甲醫院,最近有四五家已經開始給他們打電話,並願意“坐下來”耐心聽聽他們企業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國産設備的詳細介紹。“以前院方一聽是國産醫療設備,就武斷地説句品質我們無法信服,不僅價格不過問,甚至免費試用的機會都不給就草草送客。”趙海燕坦言並流露出些許無奈。

  “時間長了我們都開始反思國産醫療設備究竟真的是品質差還是我們的思路錯了。”趙海燕説,他們的高端醫療器械已經進入了國際市場,但要想進入國內市場卻很難。儘管現在已有醫院想了解他們的設備情況,但也只局限在了解登記層面,並未進入納入採購階段,所以估計打開天津和河北兩地的三甲醫院高端醫療設備的市場還是個未知數。

  醫療器械行業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朝陽行業,亦受到國家的重點扶持,被列入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2013年,我國規模醫療器械收入達1889億元,而2001年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200億元,年均複合增速接近21%。

  實際上,在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已有部分醫療器械産品成功實現了國産化替代。

  2007年成立的天津賽諾醫療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專業從事介入醫療領域Ⅲ類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産銷售。目前已向市場推出了以球囊導管及冠脈支架系統為主的多項系列産品,産品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率先在國內市場打破進口壟斷。

  “我們生産的冠脈支架,可以讓老百姓也用得起。”天津賽諾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此前國內使用的都是國外進口的冠脈支架,高昂的價格推升了患者的醫療成本。隨著賽諾生産的冠脈支架投放市場,伴隨著市場競爭,國內冠脈支架産品價格總體下降了50%。

  除天津賽諾外,天津濱海新區企業天津微納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小旋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則填補了國內市場國産微型生化分析儀的空白,只需2至3滴指血(約100ul)的血樣,就能夠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裏完成單樣本多項目的檢測。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醫療器械的國産化的趨勢正在不斷顯現。

  國産高端醫療設備品質良莠不齊

  “儘管政策出臺,但醫院在選擇國産醫療設備上還需謹慎,畢竟涉及國産醫療器械的企業良莠不齊,為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否採用還需深入了解。”本報記者在天津等地對於醫院是否會採購國産醫療設備的調查走訪中,從院方口中得到了近乎一致的答案。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此前公佈的2012年CT與MR設備市場規模分析結果顯示,西門子醫療在CT和MR設備市場佔有率名列第一,其與美國通用電器(GE)、荷蘭飛利浦公司分食了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超過七成的份額。有業內人士預測稱,2015年,我國將成高端醫療設備的世界第一大市場。

  “單純從三甲醫院來看,國産高端醫療設備所佔的比例相當低,甚至不足10%。”天津某三甲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稱,此前,大多三甲醫院不願接受國産醫療設備主要是政策環境不配套、創新能力薄弱、技術投入不足、産業體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

  “很多大醫院在採購高端醫療器械的招標書上,都明確表明不買國産器械。”該負責人表示,“醫院普遍認為國內産品品質不佳,擔心在使用中會出故障,進而使得一些好的高端産品也受到拖累。一方面三甲醫院不差錢,具備購買外資産品的實力,醫院作為買方,肯定是希望可以買到使用時間越長、更新率越低的儀器,可以通過進口産品吸引患者的需求。”

  通過查看《2013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統計報告了解到,目前我國有醫療器械生産企業1.7萬餘家,90%是年收入在2000萬元以內的中小型企業。事實上,很多小企業的主打産品,不過是一次性注射器這樣的低端産品。長期以來,我國醫療器械生産企業以小規模居多且佈局散亂。

  由此可見,由於核心技術缺失,國産品牌被擋在了有更大需求的三甲醫院門外,這也是國産醫療器械品牌面臨增長瓶頸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會長趙毅新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最大的40家醫療器械企業的産值佔全球醫療器械産值的20%,而我國所有醫療器械企業的産值只佔約5%。企業個體規模小,則研發投入少,品質差異甚大。

  “這些小企業,不僅生産技術含量較低,其生産工藝和品質控制的安全有效性更是大問題。同時,很多企業以低投入維持生存,只強調‘成本控制’,選擇原材料差,反映在産品上,就是品質難有保證,形成惡性迴圈。”天津多年從事醫藥行業監督的專家認為,參差不齊的品質水準直接導致不理想的使用體驗,進而形成了對國産醫療器械的不信任。儘管近幾年,部分國産高端醫療器械産品品質已經達到國際水準,但先入為主的觀念依然揮之不去。

  “國産醫療器械在轉型的過程中,如果可以擺脫單純代加工,完善加工生産體系的同時,加大研發創新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熣府、企業和醫院應該聯手合作熀狹ν瓶醫院的大門。”院方及業內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煷锍閃蘇庋的共識。

  專家: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項項同類技術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為我國醫療器械的國産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器械的配置升級,以及醫療器械科技産業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撐。但想要完全實現醫療器械的國産化替代,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實際上,想要完全實現國産化替代並不容易。”天津賽諾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目前國內已有多家生産冠脈支架的企業,但相當一部分生産冠脈支架的企業仍以仿製國外的支架為主,擁有自主産權的卻很少。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指出,國內外醫療器械産品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當前我國醫療器械生産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同質化競爭嚴重,研究機構、高端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缺少。因此,導致了國産醫療器械的整體技術水準不高,新品開發滯後,産品更新換代較慢。

  在郭凡禮看來,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醫療器械實現國産化替代的關鍵在於提升産品品質和自主創新。郭凡禮指出,企業應當轉變現有的發展觀念,摒棄同質化和低價化競爭模式,進行技術創新,重視人才,國家也應進行扶持,設立醫療器械相關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共同推動行業的持續發展。展望未來,郭凡禮認為我國醫療器械未來向高端領域進軍是必然趨勢,只有提升國內産品的品質,才能讓國外産品價格去虛化,真正實現國産化替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