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鬆綁醫生多點執業 是利好還是考驗?

  • 發佈時間:2014-09-11 09:02:32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陽葉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新醫改五年至今,雖然未能有效變革醫生的執業制度,卻已然喚醒了醫生的意識,整個醫生群體正先於制度變遷進行著自我革新。而8月份開始實施的北京醫生多點執業新政,取消了醫院審批和執業地點數量限制兩道關卡,正表明瞭國家醫改政策開始進一步鬆動。

  “叫好”與觀望態度並存

  今天的醫生,已不再被事業單位的圍墻牢牢束縛。早在“新政”出臺之前,就有醫生嘗試運用體制中有限的空間進行多點執業。醫生群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話語中都透露出他們願意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服務的職業理想。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黃青表示,“有這個政策之後肯定會好一些,至少讓醫生進行多點執業有法可依,讓一些打擦邊球的行為也得到規範。”北京兒童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崔燕輝也表示,這一政策對醫生和患者來説都是有好處的事情,但關鍵是如何運作和管理。

  雖然放寬醫生多點執業不乏“叫好聲”,但更多的醫院和專家持有保留態度。記者採訪發現,想多點執業卻有顧慮的醫生仍有一定數量,在醫院對此政策態度尚未明確之前,大家都處於“不敢輕舉妄動”的觀望狀態。

  不少醫生認為多點執業依然存在障礙,小到如何分配工資報酬,如何平衡執業醫院和原單位的醫療工作,大到如何分擔潛在醫療風險,這些都是問題。

  公立醫院高強度的臨床工作量、工作之外的科研任務,也是多點執業遇冷的一大原因。記者採訪發現,公立醫院很多醫生,除了定期的門診還有很多其他任務,特別是負責管理病房的醫生,無法在其他醫院保證固定的門診時間,這成為他們多點執業的障礙。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瑩表示曾有多家醫院找過她,但她目前暫未考慮,她本人的醫療、會診、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已經接近飽和狀態。

  談及對此“新政”的看法,李瑩表示該政策是一種好信號,有利於醫生的自由流動,可以把好的技術帶到更多醫院去。“醫生多點執業地點目前尚局限于北京,還應鼓勵醫生跨地域執業。這樣外地患者就近便可找到很好的專家,不用都往北京擠。其次,還可提升專家所執業醫院的科室醫療水準。”

  可緩“看病難”但遇“看病貴”

  經記者隨機採訪,大部分市民表示放寬多點執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看病難。市民田女士告訴記者,“大醫院掛號難,如果在其他醫院就可挂上我需要的大夫的號,只要費用在我承受的範圍內我都可以接受。”特別是對於來京求診的外地患者高先生來説,在京期間若能在其他醫院及時挂上他所需的專家號,就意味著能節省一筆吃住用行的開支。

  相比于公立醫院門診的“短平快”,市民張先生表示更願意去醫生的執業醫院看診。“我所信賴的專家,在民營醫院出診時為患者看病的時間更長,有的甚至長達半個小時,不會像公立醫院三分鐘一個病人那樣倉促。”

  正如張先生所言,公立醫院專家在所執業醫院的看診時間的確更為充裕。有醫生如此描述他們在執業地點的工作狀態:對每個病人的看診時間至少是20分鐘,可以讓大夫更詳細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生活習慣,這樣其實可以更有效地進行診斷。

  雖然醫生在執業醫院能提供比公立醫院更為人性化的診療服務,但此處還存在一個服務價格的問題。

  “在民營醫院執業的醫生主要是通過個人的影響力來吸引病源,因此實施多點執業實際上只是讓少數大牌專家流動起來,並不能真正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市民李先生坦言,自己承擔不起民營醫院的高端醫療服務的價格,還是“希望能在相對低廉的公立醫院裏挂上自己想挂的專家號”。

  “對民營醫院是利好政策”

  “多點執業和自由執業可以促使醫院之間、醫生之間合理競爭,促進整體醫療水準和醫療品質,理順醫患關係。”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院長張書元表示,“最終受益的不僅是醫生,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普通市民。而醫療主管單位,其實他們也是最終的受益者,只是要經歷短暫的陣痛而已。”

  張書元坦言,這對民營醫院來説是個利好的政策。醫生可以自由選擇那些經濟待遇好的醫院;醫院也能選擇那些臨床水準高,能給自己帶來最大收益的醫生。

  張書元表示,“多點執業的具體實施之路,可能會比我們想像的更為漫長,因為這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 然而“新政”的推動作用已有一定顯現,目前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正與20多位公立醫院醫生洽談合作,中青年骨幹專家在該醫院進行多點執業的比例將呈上升趨勢。

  放寬醫生多點執業這一“新政”,有叫好,有觀望,但總歸燃起了醫改的新希望。在此背景下,需要在今年9月底前出臺的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的意見,也就懸念頗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