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揭示體外受精胚胎性別比例失衡機制
- 發佈時間:2016-03-10 14:44:1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美國科學院院刊近日線上發表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首次揭示了小鼠的體外受精(IVF)出生性別比例失衡的內在機制,並且通過針對性地調整IVF培養體系,解決了IVF性別失衡問題。
目前,體外受精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優良種畜擴繁及人類的不育治療。在家畜上,牛體外胚胎生産已成為最具潛力的快速擴繁技術,該技術比牛的正常繁殖速度提高了數十至上百倍,近年來在北美亦初步實現大規模應用。在人類,全球已有超過540萬試管嬰兒通過IVF 技術出生,並以每年35萬例的速度遞增。
儘管如此,有數據表明,家畜乃至人類的IVF 技術仍面臨多種短期或長期健康風險,例如流産、性別比例失衡、出生前後發育缺陷、出生後多種疾病風險增加等問題。其中,性別比例失衡是引起科學界及公眾廣泛關注的熱點之一。但截至目前,其內在機制始終不清楚。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田見暉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究證實,IVF導致的雌性胚胎X染色體失活(XCI),從而引發雌性傾向的胚胎發育異常及出生性別失衡。該團隊還進一步發現,有兩個核心因子的表達抑制,是導致X染色體失活的關鍵因素。最終,研究人員發現在胚胎培養液中適時地加入低劑量的視黃酸可顯著改善體外受精胚胎的X染色體表達沉默,緩解雌性胚胎的發育異常,使出生性別比例校正到接近正常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