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如何化解醫患糾紛?需換位思考 用愛交換愛

  • 發佈時間:2015-07-31 10:05:0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徐錦庚  責任編輯:吳起龍

  醫者仁術。生老病死,惟醫為大。然而,當下醫患糾紛屢成“火藥桶”。醫生從仁者到“罪魁”,兩者之間薄如蟬翼。患者從乞求變“拔刀”,也在一念之差。本是對抗病魔的“戰友”,竟然勢同水火,令人痛心!

  化解醫患糾紛,呼喚醫改加快推進,用薪酬制度體現醫務人員的價值,用體制、機制改革保障服務體系的良性運作。但醫改的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客觀上也要求醫患雙方多一份理性,多一些溫情;要有問題意識,也要有過程意識。即使有相應制度設計的地方,仍然是只有人性的光輝才能照遍每個角落,仍然需要各自多一點換位思考。

  從醫方來説,醫療過程中出了問題,驚慌失措是常情,怕問責,怕索賠,怕鬧事,怕影響。如果據此而找藉口、推責任、賴賠償,只會弄巧成拙、激化矛盾。醫鬧絕不可取,暴力傷醫更應譴責,但有時與醫方推諉塞責有關,導致患方淤憤難泄,由悲生怒,鋌而走險。有時,即使醫方沒有過錯、患方無理取鬧,無理的背後其實是“無知”,而無知的原因往往也因缺乏有效溝通。

  因此,建議醫方“脫下白大褂,換上病號服”,站在患方角度,感受患者痛不欲生的苦楚,體會親人撕心裂肺的悲哀。只有站在對方角度、融入對方內心,才會勇於擔當責任,從主觀找原因,從醫術找教訓。千般理由,不如一個真誠道歉。

  對患方而言,出了醫療事故,肉體痛苦,精神折磨,是厄運,是悲觀,是失望,是絕望,值得理解、同情。如果據此而遷怒、泄憤、要挾、威脅,甚至揮拳頭、施暴力,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再添傷口、衍生悲劇。醫方推諉固不應該,但究其原因,與害怕患方漫天要價、訛詐恫嚇不無關係。

  因此,建議患方“脫下病號服,換上白大褂”,站在醫方角度,相信醫生自有醫德,都希冀病人痊癒,但畢竟知人知面難知人體複雜結構,誰也無法保證手到病除,華佗再世,扁鵲重生,有時也無奈病魔,有時也難免失手。

  總之,出了問題,就要正視問題,醫方須多感受、多反省、多彌補,不推諉、不逃避、不塞責。患方也應抱著一顆寬容心,多理解、多信任、多體諒,不偏激、不遷怒、不要挾。

  真誠和理解,是人與人交往中最珍貴的贈品。惟有真誠,才有信任;惟有理解,才有寬容。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想別人如何待你,首先就要如何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多體諒對方難處,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如果能這樣,看問題就能客觀公正,對別人就不會苛求強求。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正如馬克思所説,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