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創收提成號角從這裡吹響!
- 發佈時間:2014-08-20 10:13:11 來源:健康報 責任編輯:封媛媛
來源:健康界
1988年5月17日,《健康報》頭版頭條刊發了評論員文章《提高醫務人員待遇的可行辦法》。該文核心提示:由國家拿錢來提高醫務人員的工資這種辦法行不通,但在商品經濟環境下,通過“創收提成”來改善醫務人員待遇,是一個能為社會接受的辦法。如今,整整26年過去了,合理提高醫務人員待遇並沒有走向正軌,而“醫院創收”卻愈演愈烈。顯然,公立醫院創收提成的號角是從這裡吹響的。
回望歷史,會發現我們很衝動。30年前,“積極推行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允許有條件的單位和醫療衛生人員在保質保量完成承包任務”風靡一時,口頭上並沒有忘記醫療衛生服務品質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際上一直鼓吹“從事有償業餘服務,有條件的項目也可進行有償超額勞動”,“衛生防疫、婦幼保健、藥品檢驗等單位對各項衛生檢驗、監測和諮詢工作實行有償服務的收入,等等。簡而言之,就是政府“給政策,不給錢”,允許醫院“以工助醫”、“以副補主”、“有償服務”。所以,該頭版頭條也是當時政府不投入的政策下,鼓勵醫院搞“創收提成”。
新醫改五年,“創收提成”口頭要禁止了,而實質上“創收提成”並沒有停止。今年一紙《關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並沒有遏制公立醫院擴張勢頭。人們在問:能遏制嗎?殊不知,政府並無意在遏制。為什麼要遏制呢?遏制,我政府不是要付出更多嗎?公立醫院在想,沒有擴張,沒有設備,哪來患者數量的增長?我何以以民營醫院對壘?不“創收”,醫生待遇從何而來?醫院如何生存與發展?然而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立醫院發展模式就固化在——“創收提成”四個大字!誠然,“創收提成”最大的收益是國有資産增值了,是我們院長與政府常常津津樂道的!而“創收”帶來的“大處方”、“大檢查”醫生提成了,群眾“看病貴”的災難深重了;外加“薄利多銷”下,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極度增強,醫生尊嚴每況貶值。悲壯呀!
“創收提成”使公立醫院公益性成色漸減,是醫生的行為逐步走向市場化,“創收提成”也就順利成了。誠如26年前的這篇文章的評論員所説:“不少防保機構根據不同情況實行有償服務,收到良好效果,初步改變了預防保健工作單獨依靠國家補助的狀況,衛生防疫人員也能從創收提取一定報酬。不少人員多,病人少,越辦越窮的鄉鎮衛生院,把多餘的非衛校人員組織起來搞副業、辦工業,實行以副養醫、以工助醫。”這些都説明,依靠創收提成來改善醫務人員待遇是切實可行的當然。不要忘記:這是1988年——全民經商的時代!
曾有人提出兩個有趣的公式,第一個是“不合理的制度→不合理的創收手段→努力達到收入水準的期望值→盡力不要被文明社會應有的公平合理拉下太遠”,第二個是“不合理的制度→合理的手段(追求極端道德不搞創收)→必然達到不合理的結果(醫生成為低收入人群)→醫療隊伍低素質化、荒漠化、醫院散夥→患者受害”。現實呀!孰輕孰重,大家心裏都非常清楚。所以,“創收提成”雖是院長們在政府投入不足之下的無奈之舉,也是只能成為“最正確”的選擇。可是,我們依然不能忘卻一個事實:通過創收提成獲得高收入並不符合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屬性。我們也非常清楚,“創收提成”並未給醫務人員帶來真正的高收入,反而帶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過度治療、過度檢查、過度用藥等等違反了公共倫理,製造了社會矛盾。
事實上,政府投入不足,通過虛高作假大大地提高了藥品的市場價格,而對醫療服務價格控得很緊,低到連一個普通的生活服務價格都不如!醫院又要“創收提成”,只能讓醫護人員帶著枷鎖這“薄利多銷”——開單!“創收提成”變相地到越來越露骨地變成了“開單提成”。醫護人員成了醫院“創收提成”的馬前卒,而患者倒成了這種制度下的犧牲品。醫改讓人們漸漸感覺到是在改醫院、改醫護人員,“醫”要不要改呢?要,成為醫院該新方案提出的:從分發揮醫生的積極性。積極性何來?可不能在“創收提成”的路上繼續下去呀!
醫改新方案提出要回歸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方針應該沒有改變,“創收提成”顯然就不適時宜了,政府認真地、老實地履行責任才是正道。“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強調的是政府與市場的責任劃分——技術與服務是根據市場來定價,公益性需要政府來體現。當前一些地區政府公然衝破公共管理的底線,美其名“非禁即入”,鼓吹公私混合“創收提成”,甚至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融資到公立醫院的大型設備中,共同牟利分成,這是哪門子改革呀?!如此這樣,倒不如將公立醫院向宿遷早年改革一樣——都賣了,這樣就不會被人詬病,你愛咋提成,自己提成去。
醫改不要再來回折騰了,不要再折騰醫護人員,更不要再折騰百姓!中國醫改不可亂不可急,一定要堅定信心,合符規律,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