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三大醫保或由第三方統一管理 牽涉13億參保人

  • 發佈時間:2014-08-20 08:45:04  來源:東方網  作者:龍玉琴 張建  責任編輯:封媛媛

  對於備受關注的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三大醫保“三合一”整合,在人社部與國家衛計委陷入拉鋸戰導致方案一再拖延的情況下,目前,中央編辦或將考慮另一種新方案,可能將成立一個類似“醫保基金管理中心”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統一管理。

  三大醫保整合已推遲1年多

  按照去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任務分工,2013年6月底前,應該由中編辦牽頭,完成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整合。然而,距離這一時間點已過去一年多,至今三大醫保整合進展如何,仍未有官方表態。

  作為我國並存的三種基本醫保制度,目前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由人社部主管,新農合則由國家衛計委主管。2013年全國“兩會”公佈的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整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職責,由一個部門承擔。

  牽涉到13億參保人口,近萬億醫保基金的三大醫保,該如何進行整合?

  最大的阻礙在於整合後劃歸哪個部門管理的問題。按照最早傳出的消息,最初方案是把新農合從衛計委移出,劃歸到人社部管理。機構改革方案公佈後不久,就有媒體報道稱“新農合未來劃入人社部管理已無懸念”。2013年4月,衛計委下屬的新農合研究中心也召開研討會,指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由衛生部門統管醫保制度,衛計委具有監管醫療服務專業上的優勢,新農合基金管理效率很高。傾向於人社部管理的專家則提出,衛生部門既管醫療機構,又管醫保基金支付,相當於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

  在歸誰管這個問題上,人社部和衛計委一度陷入拉鋸戰的僵局,持不同觀點的兩邊專家也爭論激烈。隨後不久,兩部委又保持低調和沉默,不再對這一問題表態。去年媒體報道一度稱整合方案要在2013年年底出臺,但事實證明又再度擱淺,至今中編辦也未明確出臺方案。

  為何這一改革如此緩慢?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任務分工,這項應在去年6月底前完成的改革已推遲一年多,為何進展如此緩慢?實際上在制度上,醫保整合已是共識。隨著全民基本醫保體系的建立,“三大醫保”之間部門分散管理,城鄉差異較大,重復參保等問題導致財政浪費。

  根據國家審計署2012年8月公佈的社保資金審計結果,截至2011年底,112.42萬人重復參保,造成財政多補貼17.69億元。

  但一步到位並非易事,而目前的思路更傾向於“分類、分步”進行。首先是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並軌,整合為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因為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在籌資水準、保障水準等方面都比較接近。今年3月全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通過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7月24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也要求,“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實施統一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

  目前全國至少包括廣東、天津、寧夏、雲南等7個省級區域完成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整合,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

  儘管國家層面仍未拿出整合方案,不過即使僵局之下,地方也有採取先行動作的例子。今年1月山東出臺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方案,將新農合的職能、編制、人員、基金、資産等整體移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並要求今年6月底前完成資訊系統的整合,8月底前制定出臺統一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9月1日前按照統一政策組織居民參保。

  整合後的管理權歸屬也不是表面的部門之爭,背後實際上是對採取“大衛生”還是“大保障”醫保模式的討論。有專家指出,在全民醫保的國家,傾向於衛生部門管理醫保,在醫療保險模式下的國家,則傾向於由社保機構作為第三方購買醫院服務。去年4月,中國社科院勞動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曾表示,整合不僅是管理部門合併,更多是需要制度之間的銜接,“實現所有參保人待遇無差異,這才是真正的分擔疾病風險的醫保補償模式。”

  實際上,無論從國際經驗看,還是我國實際情況看,無論人社部還是衛計委統管醫保,都面臨一定的問題。比如衛生部門管理醫保,面臨最大的質疑就是“管辦不分”,人社部門則在監督醫療服務、提高醫療服務品質等方面也存在短板。

  或將成立新的第三方機構

  在久拖未決的情況下,多位專家向記者透露,目前中央編辦或將考慮另一種新方案,可能將成立一個類似“醫保基金管理中心”的第三方機構,作為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統一管理醫保基金使用。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新方案可能按照分類、分步地推進,分步是先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合併為城鄉居民醫保,最後再將城鄉居民醫保與職工醫保整合。分類則是由人社部門統管社保性質的醫保,衛計委與民政部系統管理衛生福利、醫療救助性質的醫保。

  四川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毛正中對南都記者表示,在兩種觀點僵持不下的情況下,成立類似“醫保基金管理中心”或“醫療保障局”這樣的獨立機構來管理,放在國務院下屬,也不失為一種可取的方案。從保障的角度看,統一管理可以節約資源、避免重復浪費;其次是由這一新成立機構作為單一購買人出面向醫療機構購買衛生服務,更有利於利用市場的力量與醫院進行談判,控制醫院的能力也比較大。第三點是避免了很多人批評的由衛生部門管理醫保基金,存在利益輸送的問題。這樣改革後,原來人社部或衛計委的職能、編制、人員等都可以整合到新成立的機構下,原來的資訊系統也可以進行合併。

  新聞連結:“三明模式”受到高層肯定

  這種類似的做法在地方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嘗試。1月22日,福建三明市將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等三類醫保經辦機構整合,成立了獨立的“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正式掛牌運營。三明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成立後,作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暫由市財政局負責管理。

  三明市的醫改模式已經引起高層的重視。今年2月19日至20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劉延東曾到三明市考察醫改。6月12日,衛計委、財政部聯合召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座談會”選在三明市召開,衛計委主任李斌及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出席並講話。6月14日-18日,按衛計委體改司安排,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等人又前往三明市進行蹲點調研並撰寫報告。

  此後,“三明模式”會否在全國推廣的問題引起關注。從“三明模式”引起討論至今,三明市醫改辦已經接待了各地各部門約70批次的考察、調研小組前來“取經”。

  但也有專家指出,“三明模式”帶有明顯的政府強力推動的色彩,模式難以複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