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規定感冒等53種病不需輸液 患者能買賬嗎
- 發佈時間:2015-01-21 10:12: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孔彬彬
隆冬,醫院輸液室往往都會人滿為患。不過,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輸液室竟然略有空閒。記者看到, 在輸液的大多是感冒發燒的小孩,成人輸液區安靜很多。“以前輸液室13名護士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中午吃完午飯頂多休息10分鐘,從早上7點半忙到晚上8點多才能下班。新措施下來後,我們的工作明顯比以前輕鬆。”在輸液室工作了幾十年的主管護師葉惠娟説,“去年這個時候一天輸液得有400多人,現在都不到300人了。”
輸液室裏究竟發生了什麼?
2014年8月,安徽省衛生計生委發出通知,公佈醫療機構門急診不需要輸液治療的53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包括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腹瀉等。近半年過去了,這項政策帶給病患和醫生怎樣的改變?日前,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希望快點見效,病人仍經常主動要求輸液
銀行職員孫小姐正等待就診,她患了重感冒,對於部分疾病取消輸液的新政策,她很訝異,“還不知道有這麼一政策呢,一會兒我得要求醫生開個水,好得快。要是不給開,我就去小診所輸液。”孫小姐説自己和家人都習慣了一生病就輸液,覺得比吃藥好得快。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安醫大二附院副院長、兒科主任楊琍琦就經常遇到。一次,一位家長週五帶著發燒的小孩前來就診,嚷嚷著非要輸液,“以前這個狀況我們都是輸液,這回怎麼只給開了些口服藥,光吃藥能好嗎,孩子出了問題怎麼辦?”“您信我這一回。孩子先回去吃藥,週五和週一都是我的專家門診,孩子不管有事沒事週一都帶來見我一次,聯繫方式留給您,有情況就給我打電話。”楊琍琦苦口婆心地解釋了口服藥和輸液有同樣的治療效果。週一,這位家長來了,滿懷歉意地笑著……
“以前一感冒我就立即去輸液,一年至少打一次點滴吧。”家住合肥市蜀山區西園新村的市民高建軍和很多人一樣,都認為打點滴感冒會好得快。“我也是看新聞才知道安徽有了這個不輸液清單,如果小病經常輸液,會産生耐藥性,真得了大病,就無藥可用了。”高建軍説,打點滴更像是一種心理安慰,最近一次感冒,醫生拒絕為他輸液,給開了一些感冒藥,照樣好了,病程也差不多。
“這個過程中,醫生和醫院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萬一患者病情略微嚴重,他們就會認為是沒有輸液導致的,這在近期醫院收到的醫療投訴中佔據很大一部分。”談及此處,楊琍琦頗有些無奈。
調整電子病歷管理系統,不符合輸液條件會出現提示框
“不光是病人,一些醫生也養成了靜脈輸液的治療習慣,開個醫囑吊個水可能就兩分鐘的事,但要説服患者或是家屬不要吊水,就得花上20分鐘。”楊琍琦説。
和很多省內醫院一樣,安醫大二附院門診大廳的大螢幕上滾動播放著輸液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並宣傳口服用藥帶來的同樣療效。“我們對醫生開方使用的電子病歷管理系統進行了調整設定,對53種疾病設置專用通道,一旦選擇輸液,系統就會彈出對話方塊,提示不符合輸液條件的應不予輸液,需要輸液的需註明原因方能開具處方。”呼吸內科主任醫生趙卉介紹,這既是對門診醫生的限制,也是對醫生治療習慣的一種提醒。“當然,我們不能一味地一刀切取消所有輸液,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保障治療效果。”
為了落實措施,安徽多數醫療機構還開展了靜脈輸液處方點評,105家醫院共抽查門急診處方52704張,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干預和糾正。
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接受醫生不輸液的做法,有時候前面患者看病,對不給輸液不理解時,後面的人就會上前勸解,“我家寶寶就是吃藥好的,比輸液健康。”去年10月,也就是不輸液清單公佈兩個月後,安醫大二附院統計了一下:門診輸液率從3%降到了2.5%,急診輸液率從30.4%降到26%。
大部分醫院輸液率下降,醫院間效果不均衡
去年12月安徽省衛生計生委檢查了105家醫療機構的門急診靜脈輸液管理。結果顯示:安徽門急診靜脈輸液率總體呈下降趨勢。105家醫院10月份門診靜脈輸液率為7.58%,比7月份下降0.8個百分點;10月份急診靜脈輸液率為25.31%,比7月份下降4.87個百分點。安徽近80%醫院門急診靜脈輸液率均下降。
“但是,各醫療機構間很不均衡”,安徽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有關負責人介紹,105家醫療機構10月份門診靜脈輸液率最低的只有0.63%,最高的有23%;急診靜脈輸液率最低的0.94%,最高的69.88%。其中尚有近20%單位或門診或急症輸液率有所上升。“規範輸液管理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也不能單純地考慮推進數據。”
“醫患合理用藥意識的增強是首要工作,”趙卉認為,“患者的不理解是推進合理輸液過程中的最大障礙,同時,醫務人員也要進一步強化培訓,推動轉換患者靜脈輸液觀念。”
“有的家長帶著孩子看病,醫師還沒來得及查體,就被要求輸液,重復解釋,卻招來了投訴。”楊琍琦説,“家長對主任醫生的解釋可能還會聽一聽,年輕醫生的勸説很多就充耳不聞。”因此,對醫院來説,除了提高硬體水準,軟實力也要增加,即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孩子咳嗽分明不需輸液,做個霧化就能好,可是家長總會心急,這時就要具體介紹霧化的優點和運用辦法以及輸液的弊端。”趙卉説,家長慢慢了解後,病人間的口口相傳往往更有效。
不過,葉惠娟也頗有些擔憂:“現在大醫院不給輸液了,很多患者一不高興就走了,轉投一些不正規的私人小診所。小診所為了追求效果,往往會加入一些激素,病人是好得快,但身體也受到了傷害。”
“我們國家民眾的醫療知識水準還遠不能和發達國家相比,大部分人了解相關知識都是通過看病,但從醫患關係角度説,完全靠醫生宣傳效果有限。”楊琍琦期待能有更好的制度設計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