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醫藥 > 第一時間 > 正文

字號:  

中藥飲片價格漲跌互現 三七零售價跌幅過半

  • 發佈時間:2014-11-04 09:37:28  來源:大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8月醫藥製造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4440.6億元,同比增13.6%。細分子行業上,1-8月,中藥飲片收入和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7.5%。但行業中凸顯兩極分化、漲跌互現的局面,對此業內稱降價應兩看,市場理性無需擔心資本衝擊。

  三七零售價跌幅過半

  2009年後,全國中藥材綜合200價格指數一直處於上升通道,2013年上半年迎來拐點,並開始劇烈下跌。今年之內,綜合200價格指數從年初的最高點2600左右,跌到現在的2377.35,著實體驗了一次“過山車”的跌宕。而這種行情多半是由於幾種大宗藥材的跌幅帶動的。

  比如三七、黨參等大宗藥材均以超過10%的跌幅領跑跌幅榜。在天河區的某藥店門店,記者看到三七40頭和20頭的價格分別為1.2元/克和1.8元/克,今年4月初,記者走訪廣百中怡店和客村附近的藥店時,20頭的三七價格為3.8元/克,40頭的三七價格為1.3元至1.6元/克,可見40頭價格跌幅還不大,但20頭的跌幅超過了50%。

  究其原因,中藥材天地網副主任蔣爾國告訴記者,生産能力的驟然提升導致的産能過剩首當其衝。他預測,三七等大宗藥材還將持續下跌至少一年。

  對於此輪降價,蔣爾國提議從兩方面看待。對於大多數藥企來説,生産成本的調整降低了生存壓力,同時也加劇了藥企間的産品競爭,淘汰了一部分劣質企業,是福音;另一方面,價格下降之後,以往因為高企的藥材價格而停産的部分産品(如以三七為主要成分的復方丹參片)重出江湖,無疑加劇了惡性的同質化競爭。

  人參今年已漲價兩成

  相對於三七等藥材價格的暴跌,某些中藥材的價格卻持續飛漲。生曬人參在廣州康樂醫藥和採芝林大藥房的價格分別為1.9元/克和2.1元/克,比批發價高出2.4倍和2.7倍,市場價較上上周漲了15.38個百分點。記者從中藥材天地網看到,生曬25支東北人參總體價格年初時在650元附近,此後經歷持續的上漲過程,最新的報價達到788元,比年初時大漲超過20%。而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接近一倍。

  金康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浩濤表示,作為農業産品,中藥材和糧食産品一樣,離不開囤積和炒作。為了提高價格,一些大型制藥企業採購囤貨乘機抬價,導致價格持續上漲,下游企業以及消費者的成本支出增加。近來價格逆市上揚的人參和西洋參,就是資本炮製的結果。然而,“囤積的能量總有釋放的時候”,鄭浩濤提出,人參等藥材的價格不會一直只升不降。

  對於資本運作對中藥市場的衝擊,蔣爾國認為“沒必要擔心”。在整體經濟趨於疲軟的現狀下,加之藥品的生産環節愈加透明,市場目前採取理性的觀望態度,商家不會盲目加大投資,而是更多地採用“以銷定購”的方式入貨。鄭浩濤也表示,這種現象“很正常”。

  變化幅度大受制供需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藥材的價格變化如此之大,主要還是受供需關係的影響。前幾年行情較好,因此農戶種植積極性強,産量大。而當前經濟大形勢不好,對於藥材的需求量相對以前減少,成交量在下降。

  供需關係又離不開環境等客觀因素。例如,三七從種植到收割的週期一般在三年左右。漲價時,藥農一窩蜂種植三七以求獲利,而三年的週期後供大於求,價格下跌,藥農競相拋貨,進而造成了持續的降價。此外,在經歷了“血燕事件”之後,國家對高端保健品及中藥材品質的控制越來越嚴格,有些企業不敢進貨,雖然供給量依舊增加,但需求量沒有增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