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下半年被“大牛散”章建平及其家人二度舉牌後,海利生物(603718,SH)一時成為了資本市場熱議的焦點。
一家什麼樣的上市公司會被遊資大佬相中?彼時章建平及其一致行動人表示,增持海利生物是基於對海利生物目前的投資價值判斷而做出的商業行為。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利生物去年營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雙雙同比下降,並且公司近年業績也總體呈現下滑的狀態(2017年除外)。日前,在對海利生物年報問詢函中,上交所甚至對公司的持續經營風險進行了重點關注。
持續經營能力被質疑
海利生物主要産品有畜用和禽用疫苗,以豬用疫苗為主,基本涵蓋豬用所涉全部疫苗品種。
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後凈利潤全部同比下滑。
對於去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具體可分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其中外部原因包括“豬週期”等眾所週知的情況。
實際上,若將時間線拉長,2018年並非海利生物首次業績下滑之年。記者了解到,2014年以來,剔除2017年外,公司其餘年度歸母凈利潤均呈現下滑趨勢,其歸母凈利潤從2014年的1.01億元變為了2018年的2129.82萬元。
那麼為什麼要剔除2017年呢?因為在這一年,海利生物歸母凈利潤突然達到了近5年來的“巔峰”,為1.14億元。
如果細心梳理你會發現,2017年公司的營收及扣非凈利潤其實均較2016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原因是一年1月1日開始,國家對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兩種疫病取消強制免疫,這對主營豬疫苗生産的海利生物衝擊較大。
而支撐起海利生物2017年業績的,是公司控股子公司開始投産、2017年度投資收益大幅增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公司2017年發生的投資收益為2139萬元,其中理財産品的收益貢獻為1045萬元。
不過公司未能將2017年的盈利勢頭延續下去,對此上交所在年報問詢函中要求:公司結合行業政策、公司經營、同行業可比公司對應業務板塊的情況,説明公司2018年及近年業績下滑的合理性,公司持續經營是否面臨重大風險,後續的應對措施及安排,並作重大風險提示。
子公司持續虧損
年報問詢函中,上交所亦對海利生物重要的控股子公司——金海生物出現的持續虧損情況進行了關注。
記者了解到,金海生物成立於2013年,其主要業務為動物疫苗的研發、生産、銷售,海利生物持有其55%的股權。
但自金海生物設立以來,就出現持續虧損的情況。在報告期內,金海生物營收5019.17萬元,同比增加457.49%,但凈利潤為-7779.17萬元,相較上年虧損幅度繼續加大。
對於金海生物虧損的原因,海利生物解釋稱,根據原農業部2017年12月29日發佈的第2635號公告的規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停止亞洲I型口蹄疫免疫,停止生産銷售含有亞洲I型口蹄疫病毒組分的疫苗。”導致金海生物生産的C-口蹄疫O型、A型、亞洲I型三價滅活疫苗2018年7月1日開始無法銷售。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金海生物的相關産品、銷售受到上述“第2635號公告”的影響,那麼為什麼金海生物的營收會較上年出現增長?這也是上交所疑惑的地方。
此外,上交所還要求海利生物披露金海生物設立以來歷年主要財務數據,説明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另外還要求結合相關政策,説明金海生物未來發展規劃,經營和盈利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以及是否需要對金海生物的相關固定資産和存貨進行相關計提減值準備。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