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低價藥品清單確定 “經濟適用藥”將回歸
- 發佈時間:2015-03-03 09:48:1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朱苑楨
幾毛錢的感冒藥、咳嗽藥,幾分錢的降壓藥……曾經便宜又管用的藥品,不少已經消失于我們的視野。日前,山西省出臺《醫療機構低價藥品採購工作方案》。此前,國家及山西省的低價藥品清單也已確定。百姓眼中的“經濟適用藥”,要回來了。
1 患者煎熬
去年初,市民高先生甲亢病復發。就醫時,醫生告知需服用一種名為賽治的藥物。由於忘記帶醫保卡,他沒有在醫院買藥。不曾想,接下來幾天,高先生一連跑了多家藥店,但銷售人員都是搖頭回答:沒貨。有的藥店銷售人員説,賽治斷貨已經一年多了。買不到藥,高先生不得不忍受著伴隨甲亢病而來的頭暈、心悸等症狀。
不得已,高先生再次回到醫院開藥。“用了兩個小時,才買到了藥。”高先生無奈地説。記者走訪了解到,在各大醫院,甲亢病人要經歷掛號、化驗、劃價交費程式,每個程式都要排隊等候,耗費很長時間才能買到藥。對於高先生等患者而言,買一次藥就是一次煎熬。賽治是進口藥。進口藥難買,為什麼不用國産藥?
高先生表示,“我也想用國産便宜藥啊,每瓶兩三塊錢,可現在沒地方賣了。”高先生患甲亢已經十幾年了,一直服用國産的他巴唑片。去年發病後,醫生告訴他,國産他巴唑片停産了,只能服用賽治。與國産他巴唑片相比,賽治貴了十幾倍,但高先生這樣的甲亢患者別無選擇。
2 好藥消失
通過走訪醫院及藥店,記者了解到,前年上半年,國産他巴唑片開始出現斷貨現象。記者找到了工信部發佈的一組數據:2011年,國內藥企生産了6億多片他巴唑片,2012年減少到了4億多片。到了2013年,國産他巴唑片變得一藥難求,鬧起了“藥荒”。後來,經過國家多個部委的努力,北京一家藥廠開始定點生産他巴唑片。不過,由於産能有限,還是不能滿足全國市場的需求。
他巴唑片鬧“藥荒”並非孤立事件。在西礦街一家藥店,正在買藥的陳女士説,以前患痢疾吃幾片“痢特靈”就好了。“只要花上幾毛錢,可是現在這種藥沒有了。”還有一位市民説,有個親戚得了腫瘤,使用一家制藥廠生産的頭孢拉定片,單價只要兩元多,便宜又有效,可惜現在也買不到了。記憶中的這些“便宜好藥”還有很多,撲爾敏:主治過敏性皮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每天治療費用約0.07元;丙咪嗪:主治抑鬱症,100片價格不到10元;感冒清膠囊:每盒1.8元;爐甘石洗劑:主治濕疹,每瓶2元……許多便宜又實用的藥品,陸續難覓蹤影。
3 源頭斷流
百姓眼中的“經濟適用藥”,為什麼不見了?
省內一家制藥企業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對於高價藥品而言,低價藥品盈利能力比較弱,而且消化成本上漲能力有限,對成本變動更為敏感。近年來,隨著新版
GMP
改造、品質標準提升和相關生産要素價格的上漲,制藥企業生産成本不斷上升。而由於最高零售限價不能調整,制藥企業利潤小,甚至虧本,自然就要減産,甚至不再生産。
上面提到的最高零售限價,指的是政府定價範圍內的藥品是由價格主管部門來制定最高零售限價。“主要定價許可權在國家發改委,省級物價部門也有一定的許可權。”物價部門有關人士對記者説,我國對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價格進行控制,設立了最高零售限價。此舉本意是為了保障消費者利益,防止藥價虛高,實施多年來也發揮了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出現了問題。如定價機制不靈活,最高零售限價不能適時調整等。
此外,也有一些低價藥品是因為療效不足、安全性不高被淘汰了;還有一些則通過合資,換名稱、包裝等手段改頭換面,抬高身價,變成高價藥品。
4 踏上歸程
百姓對低價好藥的呼喚,最近終於有了新的回應。經過兩年時間的醞釀,低價藥品取消限價政策破土而出。去年,國家八部委出臺低價藥品供應保障政策。新政策規定,制定低價藥品清單,其中的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為: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同時,取消低價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允許制藥企業在不超過規定日均費用標準的前提下,根據生産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制定價格。
“放開價格,通過讓生産企業獲得合理的利潤,來保障藥品的持續、穩定供應。”物價部門有關人士點出低價藥品供應保障政策的關鍵所在。政府在藥品定價上給予企業一定的自主權,由此前強硬的價格約束轉向方式較為靈活的價格監督,有利於包括低價藥品在內的藥品市場的良性發展。
隨後,國家相關部委公佈低價藥品清單,取消283種低價西藥、250種低價中成藥的最高零售價。省物價局也制定了山西低價藥品清單,對國家相關部委清單作出補充。公示的山西省低價藥品清單中,西藥共計70種,包括維生素
B6、 乾酵母、谷維素等;中成藥包括三黃片、感冒靈顆粒、小兒咳喘靈顆粒等。
日前,山西省有關部門制定了《醫療機構低價藥品採購工作方案》。山西省將網上招標採購低價藥品,供縣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並鼓勵其他醫療機構使用。低價藥品回歸的步子,已然邁開。
5 先行突破
但是,低價藥的回歸併不平坦。現在,醫院有15%的藥品加成權。“100元的藥,加成是15元;1元錢的藥,加成一毛五分錢。你,選哪個?”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生問記者。“醫院要生存,我得生活,在‘以藥養醫’的規則之下,我們有多大的選擇餘地?”
“解決低價藥品難題,醫院和醫生是無法繞開的‘關卡’。”衛生系統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有數據顯示,醫院掌握著全國八成左右的藥品銷售終端,還控制著處方權。“醫生不把低價藥品寫進處方,低價藥品就進不了患者的口。做不到這一點,不管前面做了多少事情,結果都是零。”
而醫院和醫生的問題,牽涉到醫藥體制改革的諸多難題。記者採訪物價、衛生等部門,相關人士認為,低價藥品政策的積極意義不言自明,但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真正將低價藥品“救活”,還需要多方努力,對現有醫療體制進行深入而徹底的改革。
採訪中,一些醫生不願多説藥價的事情。相關人士提出,應該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讓醫生完全能通過自身提供的醫療服務獲取合理、體面、陽光的收入。“‘以藥養醫’應該儘早消除,把醫生的‘本分’還給醫生。”
物價和衛生部門有關人士表示,低價藥品政策出臺,是要解決藥品因為低價引起的短缺問題,也是在探索新的藥品定價方法和模式。低價藥品政策可以説是新一輪醫改浪潮中的探路石,如果實施效果好,將會推動藥品價格體系,乃至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