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廢棄手機每年接近8000萬部 造成極大環境污染

  • 發佈時間:2015-11-14 10:47:47  來源:光明網  作者:黎華聯  責任編輯:湯婧

  手機已成為全球數量最多和更換頻率最高的電子産品,而我國是更換手機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資料顯示,中國人更換手機的頻率為8-12個月,也就是説每年都會有近8000萬部舊手機被淘汰。

  大量含有害物質的廢舊手機,對環境産生極大危害,如何高效治理和回收利用也成為一大難題。

  現狀

  更新淘汰快大量手機被閒置

  在所有電子産品中,手機是更換率最高的品種之一。因為新技術的創新在手機領域非常突出,每一個技術細節的創新都可以成為廠商推出新款手機的理由。數據調查顯示,在美國,消費者平均每18個月就會選購一部新手機。

  每年有大量的手機被淘汰而成為電子垃圾。據悉,全球每年銷售手機約17億部,其中美國一年銷售量為3.4億部。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2年發佈的《化電子垃圾為資源》報告説,全球每年廢棄的手機約有4億部,其中美國每年廢棄1.3億部。

  據統計,我國每年都會有近8000萬部舊手機被淘汰,記者了解到,對於舊手機大多數人認為手機不值錢,將其閒置在家中,除了個別大品牌有保值價值的手機外,其餘的手機貶值很快。尤其是很多品牌的千元機,回收價僅百來元甚至幾十元,還難以找到願意收購的買家,所以不少被淘汰的手機只能“躺”在家裏。

  張女士説,家裏現在閒置的手機有6部,大都是子女更換下來的,“他們用手機都追求時髦,買的時候好幾千元,雖然 退役了但實際上都能用,只是樣式和功能過時了。我了解到回收價才幾十元,這麼便宜還不如放家裏,説不定以後會派上用場。”

  隱憂

  混跡普通垃圾極大危害環境

  據了解,這些被廢棄的手機中,全球只有9%-10%進入回收中心,中國的回收率則遠遠低於這個水準。環保專家表示,手機在生産過程中會用到一些重金屬原料,雖然含量少,但零件中含的鉛、鎘、汞等多種有害物質還是會流出,從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塊廢舊手機電池的污染強度是普通乾電池的100倍,可污染6萬升水。更有一些小作坊對廢舊手機的處理方式很原始,就是直接使用“三酸”(硝酸、硫酸、鹽酸)和高溫燒烤的辦法提取出貴金屬,但這兩種方式會導致大量重金屬泄漏,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無污染地拆解和處理手機,大量的廢舊手機混在普通垃圾中,或被掩埋,或被焚燒,其釋放出的大量有害物質進入水體和土壤,對環境危害極大。 

  手機主機板裏含有銅、金、銀、鈀等具回收價值的貴金屬,平均每百克手機機身中含有14克銅、0.19克銀、0.03克金和0.01克鈀。但同時,手機也含有鉛、汞、鎘、六價鉻、銻、鈹、鎳、鋅、聚溴二苯醚等,環保專家稱,如果將廢舊手機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送去焚燒,塑膠外殼還會産生有毒物質,甚至是致癌物,手機線路板和外殼都有含溴阻燃劑,産生的有害氣體會破壞人體健康,引起甲狀腺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以及神經、免疫系統問題等。

  更嚴重的是,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都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積性等特性,可在環境中長期存留和不斷向全球各地擴散,沿著人類和動物的食物鏈傳遞並富集,最終可導致癌症、生殖系統和免疫系統受損等問題,這些危害一旦出現,很難逆轉。

  治理

  若要效果好必須頭尾一起抓

  歐盟早就出臺了《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規定從2006年7月1日以後投放歐盟市場的電子産品不得含有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6種有害物質。2007年3月1日,中國也正式施行《電子資訊産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稱為電子産品的環保“綠卡”。這個《辦法》規定,所有含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等國家限制物質的電子資訊産品,進入市場前要在包裝、説明書或標識上詳細標注原材料與零部件構成,以後還將受到“電子資訊産品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目錄”的約束,被列入“目錄”的産品需通過“3C”認證後方可進入市場。

  從針對電子産品有害物質的法規來看,中國的步子顯然要遲滯一些。如果能像歐盟那樣禁用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就有可能在源頭上極大地減少手機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

  在從手機生産源頭上儘量控制這些類重金屬及其他類污染物質的同時,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個專業、完善的回收體系,採取雙管齊下的措施從手機的生産到最終的報廢回收整個流程來達到控制手機污染的目的。政府要在政策、稅收等方面扶持正規的環保企業從事廢棄手機及配件的回收處理工作,取締無證回收的小作坊,制定廢舊手機回收操作標準,對回收後的手機加強監管,避免翻新後流入市場。

  據了解,從2011年起,我國已正式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實施範圍覆蓋冰箱、電視機等,但手機尚不在其列。因而,一些專家認為,廢舊手機回收體系的缺失令一些投機者“鑽”了空子,希望能儘快將手機列入回收範圍,設立一些回收點,制定管理細則。

  他山之石

  澳大利亞:捐給慈善機構

  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300萬,而澳大利亞目前廢棄不用的手機卻有2350萬部,因為在澳大利亞把手機當二手貨品賣掉的人並不多,除了乾脆什麼都不管直接把手機仍然保留在家以外,很多人喜歡把手機捐獻給慈善機構,再由慈善機構下轄的商店進行銷售並轉為善款。

  日本:主動配合回收有獎

  在日本,電子産品回收鏈條深入到手機商店,商店工作人員將廢舊手機的個人資訊消除後進行回收,回收的手機被送到工廠低溫焚燒,其中所含的有價值的資源能夠被提取再利用。政府還給予主動配合回收工作的人員一定的資金獎勵,以提高回收率。日本的二手手機回收已成為相對成熟的産業,僅此一條産業鏈就為國民創造了1.5萬個工作崗位。

  英國:2002年推回收計劃

  在英國,廢舊電子産品回收再利用已形成了完整鏈條,成為迴圈經濟中的重要産業。特別是,英國是最早開展回收利用廢棄手機業務的國家之一,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廢舊手機回收計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