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百腦匯北京朝陽門外17年老店關張 原址不再招租

  • 發佈時間:2015-03-12 07:04:16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西有中關村,東有百腦匯”,兩撥兒人“互掐”的玩笑話,曾讓京城電子産品發燒友們津津樂道。然而北青報記者發現,繼中關村e世界在一片惋惜聲中關張后,朝外大街路口東南角已經開了17年的百腦匯老店,也悄無聲息地關張了。這被視為IT硬體大賣場業態衰落的又一個標誌性事件。曾輝煌一時“高大上”的攢機大本營,如今淪為慘澹經營甚至難以為繼的低端“櫃檯經濟”。自1998年開業以來,這座藍島大廈西側4層小樓,見證了IT電子大賣場的興衰轉折。

  “怎麼老百腦匯沒人了呢?什麼時候關的?”前來配印表機的市民張先生,對著記者連連搖頭。北青報記者跟隨張先生的老伴兒,一同來到電腦城旁的某手機營業廳,店員稱老百腦匯是上個月關的門,商家們都被清走了。是裝修升級?還會重開嗎?手機店店員稱不清楚。老張夫婦只好穿過地下通道到馬路對面的新百腦匯(即2009年新開的百腦匯旗艦店)。

  老張説,自己家裏的第一台電腦就是在百腦匯配的,算是百腦匯的老主顧了,也認識其中的好些店家。“當時還沒聽他們説要關門啊。”

  而今老百腦匯大門緊閉,馬路一層各店舖門前鋪了一層厚厚的灰。透過玻璃門往裏看,屋內傢具早已空空。原先抬頭能見的豎型“百腦匯”招牌也不在了,現挂著的是巨幅招租的廣告。

  半小時內,老店門前的停車場來來去去了好幾位前來採購的中年男子,他們有的是為買公司財務軟體,有的是為自家添置電腦配件,見到眼前的人去樓空,開車離開。

  記憶體

  中關村電子賣場遭遇寒流

  過去幾年裏,中關村四大賣場的命運各不相同。太平洋賣場已于2011年關門,中關村e世界在今年2月宣佈關閉所有賣場,剩下只有鼎好電子商城與海龍大廈,但它們現在也處在一個轉型的“陣痛期”。與此對應的,中關村電子賣場的整體客流下降了60-70%。在2007年,中關村的單日客流有15萬左右。2008年以後單日客流減少到10萬人左右,到現在的日客流量則只有3-4萬人。

  本版文/本報記者 劉旭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核心

  店主講述百腦匯老店17年興衰

  90年代末“攢機熱

  老百腦匯曾“一鋪難求”

  在馬路斜對面的新百腦匯門口,一位保安指著老樓告訴記者,“你可以到新百腦匯問很多店主,保準很多都從那邊來的。”在二樓品牌館區,記者見到了某店主老宋,他曾在老百腦匯經營過DIY的攤位,提起對面老樓關了,老宋絲毫不意外,“很多老熟人都來這邊,這幾年的網際網路,我們小櫃檯大店面都不好經營了,遲早的事啊。”

  在70後、80後、90後這三代人的記憶裏,當年與電腦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大多跟“攢機子”有關。老宋回憶,2000年前後,“DIY攢機”已是全國最流行的詞語。“我們的店舖就在老百腦匯一樓扶梯旁,位置絕佳,早上9點一開門,人就爆滿了,週末根本走不動。要是趕上開學旺季,一個門市一個月攢的電腦,相當於很多外面公司一年的銷量了。”

  因遠離IT傳統圈中關村,1998年開業的百腦匯能否同樣成功曾讓不少人懷疑。盯準周圍有多處住宅密集區和重要的使領館,高收入人群較多,購買力強,這才是百腦匯店商們當年引以為豪的地緣優勢。

  “當時電腦城裏有200多個攤位出租,我的很多哥們兒見這個行當賺錢,真是排著隊等位,還一鋪難求。”而讓這些外來的淘金者們最眼紅的,是在這裡的打工收入,它能抵得上白領好幾年工資。

  曾有媒體統計,從1999年到2009年十年時間裏,中國用戶群體中的臺式電腦數量從160萬台迅速增長至4500萬台。“DIY攢機”被視為電腦在中國普及的動力之一。這十年,也是像百腦匯一類的數位大賣場發展的黃金時代。

  2010年移動電商崛起

  實體攤成了只看不買的“試衣間”

  去過藍島老百腦匯的人都知道,這裡4個樓層曾銷售的電子商品不盡相同,品牌電腦、筆電、電腦耗材、IT周邊産品,不一而足。每層都被很多的個人商家承包後經營自己的産品,但他們賣的貨一般都相對集中。

  而在2009年,老百腦匯馬路對面的西北角上,另一家“百腦匯”也開張了。兩家隔路相望的百腦匯同名同姓,卻分屬不同集團,在購物環境上,新店遠比老店更勝一籌,井井有條、通透明亮。相比之下老百腦匯則顯得擁擠雜亂。後來,像老宋這樣的資深店家也紛紛搬離了老百腦匯,老宋講起自己的“叛逃”,“舖子敞亮,開自己的品牌店。這也是順應大形勢嘛。”

  但讓老宋們萬萬沒想到的,自己曾靠網際網路和高科技吃飯,而今自己卻成了“老八股”。2010年前後,移動電商的崛起,讓逛電子城的顧客成了“看客”。他把自己的店舖比作商場的“試衣間”,經常有顧客徑直進來,不理會任何銷售,試玩了會兒機子,連價都不問就走掉了。

  在移動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許多人對硬體都不怎麼懂,別人來買電腦,主要靠業務員推薦。“在2006年以前,一台電腦基本上可以掙八九百到一千元,有時候可以掙到兩三千。”而今DIY攢機的人少了,多數人都直接從網上買電腦了。“競爭太激烈了,整樓有好幾百家大大小小商戶。由於競爭關係,産品價格趨於透明化。裝機利潤迅速下滑,裝一套機器由之前能掙500元下滑到掙100至200元,也就是辛苦錢。除開人工和房租成本所剩無幾。”

  人員多秩序亂

  從高科技變為低端業態被清退

  隨著電商這些年的突飛猛進,大多數人對於百腦匯的第一反應是不再需要,也不喜歡去。以次充好、坑蒙拐騙、價格陷阱也成為電子城的顧客們詬病的原因之一。在新百老彙裏隨處可見“嚴禁市場以外人員非法拉客”的標識。記者稍後隨訪的幾位曾在百腦匯購物經歷的人,大都“吐槽”那裏的小哥,“進門兒就感覺被綁架似的。非得拉著你逛,跟進了土匪窩一樣。”

  走訪百腦匯裏的好幾家類似老宋的店家,當談起對面老店關張的事情時,有店主講起另一個“經營不下去”的理由,“很多雜牌水貨零售,批發零售都有,每個店裏多則五六人。這樣一個櫃檯一個櫃檯,整體業態太低端,成本卻很高,遭淘汰也是難免。”

  北青報記者隨即撥通了老廣告牌上的電話,對方是寫字樓的業主——北京昆泰房地産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今年1月15號樓就徹底搬空了,現在裏面啥都沒有。一到四樓,共8700平米,現在整體對外招租。”該工作人員稱。

  為什麼會搬走?搬去哪兒了?工作人員回答,“電腦城生意不好,難以維持。按照政府要求,是建更大規模的高端經營業態,而這裡的多數承包商都是一小間,甚至是以櫃檯為主的。兩者的意願不符,整改難度太大,最後就關了。”

  同時,該工作人員還表示以後這裡的招租對象將不可能再為電子城,理由是,對面有一家百腦匯,避免不必要的競爭,想換新業態,“我們希望招長租的,商家經營過得去的那種。”

  記者問起老宋以後想點幹啥時,他吐了一口氣,“讓小夥兒拉客搶生意,是越來越行不通了,原先的兄弟合夥兒開淘寶店也沒好多少。轉型嘛,還沒想好。走一步看一步吧。”來源:北京青年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